AI技术凭借其低成本与高效率的双重优势,正在全球电影(电影行业分析报告)产业链中加速普及。西班牙电影《大重置》在柏林电影节交易平台——欧洲电影市场展上展映。这部影片的制作完全依靠AI,所有布景和角色均通过数字生成,没有演员或实体场景参与。这种方式不仅大幅降低了拍摄时间和成本,还拓展了传统电影无法实现的视觉叙事。托拉多说:“AI并非取代艺术视野或人类创造力,而是一种优化制作流程的工具,使电影制作人能够更专注于讲述引人入胜的故事。”
然而,并非所有从业者都对AI持乐观态度。美国《好莱坞报道》指出,在好莱坞,反对AI似乎已成为一种“名人时尚”,不少明星公开表示对AI“零容忍”,一些影片甚至明确标注“绝不含AI”。
该片年初获得美国金球奖年度最佳剧情片奖,近期又获得10项奥斯卡提名,讲述的是匈牙利出生的犹太建筑师在二战后逃离欧洲前往美国的故事。柏林电影节期间举办的“解码电影制作的未来”专题研讨会上,丹麦哥本哈根未来研究所未来学家索菲·维特韦兹指出,AI已广泛应用于电影制作的各个环节,其伦理影响令人担忧。AI不仅会改变电影制作的工具,还将重塑商业模式。随着电影制作人与AI更紧密合作,了解如何负责任地、创造性地使用这项技术将变得至关重要。
从概念构思到视觉特效,AI技术已全面渗透到电影制作的各个环节,电影从业者必须不断提升技能,积极应用这些工具以应对变化。电影业新人在这场变革中将面临不少挑战,成功的关键在于既要利用AI推动创意产出,又要适应AI带来的电影制作模式的转型。在欧洲议会和欧洲电影学院举办的圆桌讨论上,欧洲议会议员埃玛·拉福维茨说,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能会威胁电影创作者权益与文化多样性,需建立严格的监管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