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被业界称为“中国港口管理界教父”的青岛港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常德传在他执掌青岛港近30年后卸任。现任董事长郑明辉于2013年4月从青岛市交通运输委员会主任及青岛市港航管理局局长岗位上接掌青岛港。
截至目前,青岛港新一届高管团队接掌青岛港刚好两年。青岛港高层一改往日的低调和沉默,近期不断亮出家底,包括上年业绩和新班子的战略思路。
青岛港上市后的首份业绩报告显示,2014年青岛港全年净利增幅为18.5%,净利润为15.86亿,实现收入69.9亿元,较同期增长7%。
焦广军表示,公司盈利增长点不再局限于以往20年来的装卸业务,而是增加了物流及增值服务、金融业务等。公司还思谋对准“互联网”+和“一带一路”这些最新的发展机遇,不断出台一些新政。
在焦广军看来,近几年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增速趋缓,国内经济从高速到中高速发展成为新常态,港口吞吐量增速由过去多年两位数的高速增长进入到个位数的中速增长,整个国家经济形势对港口(港口码头管理行业分析报告)也造成一定影响,发展难度和竞争压力都很大。
董事长郑明辉则认为,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青岛港也步入转型期,港口单纯守在自家门口,以依靠装卸赚钱的发展方式已不适应当前形势需要,必须转型重构港口产业板块。
4月3日,青岛港宣布联手迪拜国际、中远、马士基、泛亚、招商国际、中海等全球顶级的船公司、码头公司,共同投资开发建设和运营前湾港区集装箱自动化码头项目。
正在建设中的自动化码头共2个泊位,码头泊位设计水深-20米,岸线长度660米,设备由操作人员进行远程操作,除作业安全规范要求的必须有人工监控操作的环节外,整个码头作业实现了全过程全自动,将实现码头无人化。这是青岛港互联网战略的一部分。
目前码头平面布局已经敲定,土建施工已经开始,设备方面正在进行沟通,投入运营后,人员减少70%以上,效率提高30%。预计明年年底建成投产。
如果说上一代常德传挂帅的管理团队把苦干实干的传统留给了青岛港,那么新一任管理团队则更希望把开放心态和创新经营方式带给青岛港,力图把青岛港推向国际化。青岛港国际化的具体步骤正是抓住国家推进一带一路的战略机遇,抓紧布局。
青岛港集团总裁成新农说,青岛港近期不断加密海上航线,在“一带一路”沿线的15个港口和沿线国家增加航线密度,提供贸易便利化通道。同时,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在港口业务发展、港口管理以及物流发展方面形成一些业务的输出,达成战略合作。
据了解,在丝绸之路的陆向方面,青岛港每天都有5个列的集装箱海铁联运班列,沿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往中亚、欧洲方向。在陆路这方面,沿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在国内的这几个核心区,新疆、西安、郑州、银川、兰州,进一步的布局内陆港,完善这些地区的物流通道。青岛港还在皎漂港、缅甸最大30万吨级原油码头,已经完成了第一条船的试靠,这是缅甸第一条大油船的靠泊接卸。
到今年6月,青岛港上市将满一周年。在青岛港资本市场办公室主任史秀琴看来,上市给青岛港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让公司站到了国际化的平台上,在体制机制上与国际接轨。建立起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有效运作,实现了权力的制衡和监督。“交流合作的层次也有很大变化。比如以前与著名船公司和码头运营商的合作,只是集中在某个具体项目上,现在合作的平台高了。上市前,只能接触到对方区域负责人,上市后公司领导就能与其总部领导对话,交流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