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热线:400-650-6508

《大飞机》:从科技二流一跃登顶

2015年10月21日    http://www.baogaoku.com   【字体:    

二战对世界未来最大的影响之一是把战前规模较小的飞机和发动机制造业,变成巨大的航宇和防务工业集群,从而重构了世界格局。二战期间,全球航空工业经历了一次极度扩张的过程,这一点美国的情况最具代表性,它从一个科技二流国家,一跃登上顶峰,成为世界霸主。

躲过一劫

二战期间,美国飞机(飞机行业分析报告)工业经历了巨大的发展。有人说,美国飞机工业取得的成就和盟军在各个战场上取得的军事胜利一样重要。美国飞机工业是幸运的,它能在没有空中轰炸威胁和其他军事破坏的环境下生产,也没有缺乏关键原材料之苦。美国飞机工业充分利用了这些优势。

在欧洲、太平洋、中印缅等所有战场的胜利,都有赖于美国强大的航空工业,它为前线源源不断地提供了数量充足、性能不断改进的飞机。

数据最有说服力。1939?1945年期间,美国飞机工业成为全球最大的单项产业。从1940年到1945年,美国为本国军队和盟军生产了30多万架军用飞机。其中,27.5万架是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生产的。在产量最高的1944年3月,从生产线上下来的飞机超过9000架。

战前,美国飞机制造商的规模都不大。以上世纪30年代曾经推出L.10“伊列克特拉”等好几种知名飞机的洛克希德公司为例,该公司1919年至1938年总共才卖出了578架飞机,1934年仅有332名雇员。1938年以前,公司没有一种飞机的产量超过148架。但此后,洛克希德公司的飞机产量急剧提升,它的第一种双发“哈德逊”轰炸机的产量达到2941架,其中一半以上供出口。

战争期间,扩大厂房面积是飞机制造商最紧迫的需求。例如,由于订单源源不断,道格拉斯公司一方面在原有的圣莫妮卡和埃尔塞贡多工厂开足马力生产,另一方面准备在长滩都市机场附近购买土地,建造一个新工厂。但购买土地、建造厂房、添置设备需要数百万美元,一旦战争结束,订单减少,新工厂可能会面临闲置的问题。为此,道格拉斯公司有些犹豫不决。

为了尽快提升飞机产量,美国政府出台了应急工厂计划,即在5年内偿还公司建设成本,一旦和平来临,订单减少,政府同意接管。当应急工厂计划还不能满足需求的时候,政府又设立了一家防务工厂公司,由该公司买下土地和建设工厂,然后再租赁给制造商。

防务工厂公司在长滩建造了一个140万平方英尺的工厂,供道格拉斯公司用于飞机总装。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1945年,美国飞机工业已经拥有1.6亿平方英尺的工厂了。

此外,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升,飞机的生产效率也不断提高,1941年生产一架B-17要55000工时,到1944年下降到19000工时。

到1943年底,美国有81家工厂生产飞机机体、发动机和螺旋桨,员工总数超过210万,飞机工业产值从1939年的2.25亿美元增加到1944年的160亿美元。

战时,要找到足够数量的技术工人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工厂和军队会争着要同一个男人。因此,大量女工第一次走上飞机生产岗位,在洛杉矶地区飞机制造商的员工中,大约40%是妇女。招贴画“铆工罗西”是当时这一情况的真实写照。

除了能大批量生产飞机外,战争开始后,美国还研制了一系列先进的新型作战飞机,如B-29“超级堡垒”、P-38“闪电”、P-51“野马”、P-61“黑寡妇”、F6F“泼妇”等。P-51“野马”是一个典型,它是根据英国的战术要求,在北美航空公司1940年提出的方案的基础上,只用了短短117天就研制出来的全新飞机,日后成为战时美国最杰出的战斗机。

流水作业

二战期间,美国飞机生产大部分从小打小闹的“手工作坊”过渡到现代化装配线生产。福特公司在密歇根州底特律附近新建的柳树峦工厂是美国战时飞机生产最成功的案例。这家巨无霸工厂采用生产汽车的流水线作业方式,制造了战时生产的全部18000架B-24四发轰炸机的近一半。

对于柳树峦工厂的建设,当时美国国内有不同意见。尽管如此,该厂的飞机产量快速上升——1943年1月31架、2月75架、4月148架、6月190架、8月231架、10月308架、12月365架。10月,战时生产委员会在一份关于飞机生产的报告中透露,“去年秋天,柳树峦工厂在美国名列最差工厂之一,现在一跃成为最佳之一”。该报告称,“在过去一年里,柳树峦工厂每个人的生产率提高了40倍”。

同时,柳树峦使用了和生产汽车一样的精密工装设备,使产品的一致性水平空前提高,在这里生产的“解放者”飞机一半以上首次试飞就达到交付标准,这在飞机生产中是很高的验收合格率。

1944年,柳树峦工厂的产量达到峰值,生产的机体重量达到9200万磅,大致与日本全年生产的飞机机体总磅数相当,或者是德国、英国、苏联一个国家的一半。另外,采用现代化装配线的生产方法也使飞机成本大幅下降。1942年,每架B-24轰炸机需要23.8万美元。到了1944年,只需要13.7万美元。

1944年8月,柳树峦工厂达到最高月产量428架。9月,当工厂准备向每月650架(每年9000架)冲刺时,奉命降速生产,因为陆军部已经下令削减B-24的生产,以便在其他地方生产更大的B-29和B-32轰炸机。

迅速崛起

二战是人类历史上科学技术最广泛、最深入地应用于军事的战争,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各交战国为赢得先机与主动,最大限度地缩短科学技术从实验室到战场的时间。军事科技在战争需求的牵引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战时,美国的航空科研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创建的公共及私人研究机构,为美国航空业的进步发挥了关键作用:美国航空咨询委员会(NACA)一直是飞机工业的全天候伙伴;从开发现代螺旋桨到引进增压舱,军方的飞行研究机构也作出了重要贡献;各大学的航空实验室不仅为航空工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也提供了复杂昂贵的试验设备。但是,从推动航空科技进步的角度来说,当时美国只能算是二流国家,大量新成果出自德国和英国。

以喷气技术为例。二战结束时,航空技术开始向喷气时代迈进。当时,采用螺旋桨驱动的飞机已经达到性能极限。活塞发动机有28个气缸,维护起来十分困难,维修费用也较高。相比之下,喷气发动机的结构简单、使用经济。

在喷气发动机领域,德国和英国都走在美国的前面。德国Me262是世界上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此外,德国还将Ar 234喷气轰炸机、He162喷气战斗机、Me163火箭推进战斗机、V-1和V-2导弹等先进武器投入战场。德国正在研究的后掠翼、前掠翼、三角翼、飞翼、垂直起降等科幻级技术,在若干年后大都成为现实。

德国在航空领域的先进成果以及一大批还没有来得及变成产品的先进理念,没有能够挽救它覆亡的命运,最终统统充当了美军的战利品。

在欧洲战争结束前夕,美国航空技术情报局(ATI)通过两项计划把一大批德国武器实物和科技专家搞到美国。其中,“精力充沛”计划共弄到16280项装备(6200吨),仅1945年7月19日被装上一艘航空母舰运往美国的德国飞机就有40余架,包括10架Me262、5架Fw190 F、4架Fw190D、1架Ta152、4架Ar234、3架He219、3架Bf109、2架Do335、2架Bü181、1架WNF342直升机、2架Fl282直升机、1架Ju88G、1架Ju388、1架Bf108、1架Horten2-29等;而“别针”计划则把200多名德国顶尖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掳到美国。

这些“战利品”成为战后美国航空技术发展的重要催化剂。战后,美国大力加强航空研究,终于在50年代后期跃上世界航空技术的领导地位,一直保持至今。

相关观点
    网站导航
    第一步 联系千讯报告库
    第二步 双方签订服务合同
    第三步 按照合同约定付款
    第四步 交付报告
    第五步 售后服务(一年)
    全国统一热线:400-650-6508
           010-58672576 / 81
    联系人:朱经理 韩小姐 刘小姐
    邮  箱:qx@qx36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