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将成为信息通信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基调”。按照工业(工业行业分析报告)和信息化部的部署,2025年要完善“双千兆”网络发展政策措施,试点部署万兆光网,力争累计建成5G基站450万座以上,推动5G-A和6G技术创新发展。5G-A又称5.5G,是5G向6G发展的演进技术。相对于5G,5G演进具有更高速率、更大连接、更低时延等特点,通过引入通感一体、人工智能等技术,能更好地匹配车联网、高端制造、低空飞行、全场景感知、大模型等应用。
随着关注度的逐步提升,5G-A也在大力拓展新应用场景,这将会带动基站产业链快速发展,天线、滤波器、功率放大器、PCB等关键环节有望迎来新机遇。前不久,北京联通与华为在北京共同发布了5G-A规模立体智慧网,该网络目前已在北京四环内及城市副中心等区域实现5G-A连续覆盖,生效比超过85%,为沉浸式视频、超高清直播、云游戏等业务提供了强大的网络能力支撑。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5G-A与人形机器人的融合已成为必要,且展现出了一定的优越性:一方面,人形机器人需要拥有能获取深度信息的摄像头来感知环境,而5G-A可以提供上行高速率连接云端;另一方面,5G-A的大上行低时延可以支持人形机器人进行动作捕捉训练,同时,5G-A的无源物联网也为人形机器人的虚拟训练建立了高精度的虚拟环境。据了解,接下来,华为将开展人形机器人的5G-A网络环境测试,打造有利人形机器人的网络布置方案,同时展开“5G-A+人形机器人”的前沿探索,深入研究人形机器人的AI场景创新。
在5G-A的支撑下,各地开始发力人形机器人产业。为抢占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机遇,北京市于2024年8月正式发布了《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全球一流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新城行动计划(2024-2026年)》,计划分两步走,将北京亦庄建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领航示范新城。
探索在人形机器人中预置5G模组,加强人形机器人与5G工业互联网协同适配能力,推进具备5G通信能力的人形机器人在高端制造场景、消费服务场景规模化应用。业界认为,5G-A的技术演进催生出了大量新的应用场景,从而带来了更多的市场机遇。比如,近来火热的低空经济,5G-A就是助力其加速腾飞的技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