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非遗文旅发展仍存在一些短板。比如,非遗资源的开发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差异化竞争力;部分非遗代表性项目的传承人老龄化问题突出,年轻传承人培养机制不完善。又如,非遗文旅产品的市场化程度较低,品牌影响力不足。对此,应从产业政策方案(方案行业分析报告)、企业和消费者层面协同发力,挖掘出更多亮点。
在政策层面,制定非遗文旅区域发展规划,明确各地发展重点,打造特色非遗旅游带,形成差异化发展格局,避免同质化竞争。加大资金支持,设立专项发展基金,支持非遗工坊、非遗主题景区等项目建设,改善交通、住宿等配套服务,提升游客体验。健全法律法规,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建立非遗资源数据库,对非遗代表性项目进行数字化登记,保障传承人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在企业层面,鼓励企业创新,开发具有文化内涵和市场潜力的非遗文创产品,与知名品牌联名合作,推出非遗元素时尚单品,吸引年轻消费者。通过品牌化运营,提升非遗文旅产品市场认知度,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非遗IP,形成独特文化标识。加强非遗企业与科技、时尚、影视等行业跨界合作,拓展产业链,扩大非遗文旅的传播范围。
在消费者层面,重视相关教育,通过学校教育、社区活动等方式,普及非遗知识,增强公众的认同感和保护意识。利用VR、AR等技术,打造沉浸式非遗体验项目,优化消费者体验。倡导理性消费,引导消费者关注非遗的文化价值,避免过度商业化,确保非遗文旅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