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最有条件联通和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使沿海与内陆地区的基础设施连接起来、产业互动起来、市场统一起来。要促进上中下游协同发展、东中西部互动合作,引导人口和经济要素向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的地区集聚,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重要纽带和战略支撑。
长江经济带既有发展水平最高的长三角地区,又有发展潜力巨大的中上游广阔腹地,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表率,率先实现现代化,并辐射带动其他地区加快发展。沿江省市要省际共商、生态共治、全域共建、发展共享,增强区域交通互联性、政策统一性、规则一致性、执行协同性,稳步推进生态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建设,加强跨区域公共服务衔接和共享,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要优化沿江空间布局,依托沿江高铁的串联作用,在打造上海大都市圈、武鄂黄黄都市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重要支点的基础上,着力促进合宁都市圈合作共建、联动发展,形成四极辐射格局,促进上中下游差异化发展。促进区域重大战略融合联动。长三角地区要增强对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带动作用,依托上海五个中心建设,进一步发挥创新策源、产业引领、交通枢纽、开放门户功能,推动经济由沿海向沿江和内陆梯度发展。
要加强长江经济带和黄河流域的绿色联动,共同加强三江源保护,围绕大江大河大湖治理,推动在污染治理、水资源节约保护、流域协同管理等方面加强合作交流,相互推广借鉴好经验做法。选择苏浙皖、皖赣鄂、湘鄂渝黔、川渝黔等对区域融合起到重要联通纽带作用的省际交界地区,积极复制推广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成果经验,促进共建共享。
加快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加强交通网络(网络行业分析报告)的相互联通和“公水铁”等运输方式的相互衔接,打破设施衔接的断点、数据互通的难点、标准统一的卡点、市场经营的痛点,提升区域交通一体化水平。实现“骨骼”更强壮、“血脉”更畅通,大力发展长江中下游港口至上海洋山港、宁波舟山港江海直达运输,积极谋划推进三峡水运新通道,开展湘桂运河、浙赣粤运河前期研究谋划,串联长江、珠江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