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居民消费以满足吃、穿等基本生活需求为主。75年间,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以及消费观念转变,居民消费从注重量的满足转向追求质的提升,由满足物质生活需求的实物消费向体现美好生活需要的服务消费转变,消费需求日益多元,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优化。
为消费市场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支撑。我国自2018年跃升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952年的277亿元,增加到1978年的1559亿元,之后连续攀升,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7万亿元,1953年至2023年年均增长11%。
基本生活类商品消费比重逐步降低,汽车、家电(家电行业分析报告)等耐用品消费较快增长。2023年末,全国居民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为49.7辆,是2013年的2.9倍;当年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商品零售额超过4.8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约为10%。不断完善的市场供给激发居民多样化、品质化消费需求,以化妆品、通信器材、体育娱乐用品为代表的升级类消费快速增长。
限额以上单位商品类值中,化妆品类、通信器材类、体育娱乐用品类零售额分别为4142亿元、6814亿元和1186亿元,分别是2001年的26.9倍、93.6倍和21.1倍。近年来,随着生态环保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绿色低碳商品成为消费新时尚。居民消费结构发生转变,服务消费需求不断释放。1998年至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交通通信支出、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医疗保健支出年均分别增长15.1%、11.4%和10.3%,增速高于消费支出总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