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越来越多的城市把体育赛事作为撬动文旅消费的密码。以成都为例,自建设世界赛事名城以来,大运会、汤尤杯、国际乒联混合团体世界杯等多场高水平赛事扎堆举行,源源不断的赛事流量转化为动力澎湃的消费增量,体育消费在城市消费的占比持续攀升。
有人为“看一场比赛赴一座城”,也有人解锁“动起来”的新玩法。近些年,登山、徒步、马拉松等户外运动越来越火,参与者不仅健身(健身行业分析报告)、挑战自我,还能领略到不同的自然风光和地域文化。各地整合文、体、旅资源,建设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有效延长了游客停留时间、提升了消费能级。
体育赛事在促消费、惠民生领域潜力巨大,许多城市把赛事经济作为提振消费的重要抓手。不过,一些城市只顾短期流量,缺乏长期规划,导致办赛时轰轰烈烈,赛后却陷入低谷。体育经济绝非简单建场地、卖门票,如何以体育赛事为支点,撬动更大经济版图,把赛事主场变成消费主场,实现城市能级跃升,值得深思。
赛时善于引流,激发赛事活动乘数效应。比如,成都将运动场上的酣畅淋漓与美景、美食结合起来,2023年大运会期间,宽窄巷子推出“大运版”川剧变脸,演员身着运动元素戏服,单日演出场次增加3倍仍座无虚席;建设路美食街推出“运动员同款菜单”,带动餐饮消费环比增长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