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2013年,这些啤酒巨头继续在全国布局,大笔收购之下,剩下的优质资源已经寥寥。国产啤酒正在进入成熟期,或将进入寡头竞争时代。
从目前仅可查阅的资料看,2013年1月~9月,中国啤酒行业累计产量4094.5万千升,同比增长3.9%。这与2008年之前啤酒行业每年高达10%以上的增幅,不可同日而语。
啤酒行业收购案正在逐渐增多。2013年2月5日,华润雪花以53.84亿元巨资收购金威啤酒的啤酒生产、分销和销售业务,包括7家啤酒(啤酒行业分析报告)酿造厂资产及债务。9个月之后,另一外资啤酒巨头嘉士伯也加入了并购潮流之中,宣布将以每股20元的价格,斥资29.13亿元收购重庆啤酒1.46亿股股权。通过这次要约收购,嘉士伯已经实现了对重庆啤酒的绝对控股。
2013年12月16日,青岛啤酒收购石家庄嘉禾啤酒50%的股权并整合嘉禾啤酒的市场网络。
同月29日,青岛啤酒与新钟楼啤酒合作暨年产60万千升啤酒项目合作成功签约。青岛啤酒将整合具有64年历史的新钟楼啤酒品牌和市场网络,并在张家口市宣化区投资、新建60万千升啤酒项目,一期工程20万千升,投资额4亿元。
2014年1月3日,嘉士伯更是花费15.6亿元,将重庆啤酒的最后一块资产买光。此时,重庆啤酒正式进入嘉士伯时代。昔日的珠三角霸主和西南啤酒巨头相继收编,发生在2013年的这两宗大手笔并购案,让啤酒行业全年以“收购”开始,再以“收购”结束。
随着2013年全年大面积的并购整合接近尾声,华润雪花、青岛啤酒、燕京啤酒和百威英博四家啤酒巨头的对峙之势日渐清晰,一线品牌的凶猛面貌也渐渐显露在世人面前。
一线品牌的4家啤酒集团未来的竞争状况也将会非常激烈,达到了“你争我赶”的地步。大致可以分为两组:一组是雪花啤酒和青岛啤酒,目前两者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0%和16%,有4%的差距,而青岛啤酒的追赶步伐有望加大。第二组则是百威英博、燕京啤酒,市场占有分别为12%和11%,二者间仅有1%的差距,未来排名变动的几率会更大,一旦哪家有策略失误和市场竞争不到位就会被后者赶超。
其中,又以百威英博和燕京啤酒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百威英博和嘉士伯作为外资品牌,在高端产品领域占据一定的优势,但两者并不满足于高端产品领域,已经布局中低端市场,未来两者将以完整的产品结构对燕京啤酒形成强有力的竞争。而燕京啤酒,虽然在中低端市场有一定优势,但是在利润率高的高端产品领域尚无优势可言。
而对二线的区域品牌来说,来自业绩亏空的压力和啤酒巨头兼并重组潮流的影响,将变得毫无招架之力,市场份额和销量均会出现下滑。而从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其集体落寞终将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