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可圈可点,除总体规模稳健增长外,还呈现出以下特征。其一,服务贸易结构持续优化,2024年出口增速优势稳步提升,推动贸易逆差规模缩小314.3亿元,进出口结构进一步平衡。贸易内容逐渐从传统领域向科创领域转变,竞争力增强。其二,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亮点突出,2024年贸易总额28965.2亿元,增长6.5%,数字内容与信息技术出口竞争力提升,反映出国内市场开放与技术合作的深化。其三,旅行服务复苏强劲,2024年全年贸易额增长38.1%,跃居服贸领域之首,成为我国服务贸易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和逆差收窄的基础逻辑。其四,服务贸易特色化转型成效显著。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数智化水平不断提升,数字服务贸易成为新的强劲增长点。
另外,我国服务贸易区域协同进一步加强,各地区更是凭借自身优势,走出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比如,浙江省依托发达的电子商务产业,在数字服务贸易领域异军突起,成为全球电商服务的重要枢纽;广东省则凭借区位禀赋优势,发展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服务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夯实服务贸易的高质量发展底座;北京市着力打造全球价值提升新引擎,其蓬勃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也为服务贸易注入了新的活力。
取得成绩的同时,短板弱项也不容忽视。比如,产业基础相对较弱,仍以低附加值、高劳动密集型服务为主,科技、教育(教育行业分析报告)、医疗、咨询、金融等高附加值领域的国际化水平不高,服务贸易逆差问题依然突出。又如,在劳动保障、知识产权保护、跨境数据流动存储协议等问题,以及金融保险服务、战略性产业嵌入式服务、颠覆性产业前置性服务等领域,缺乏与国际市场和产业的深度融合。政策体系和市场环境也仍有改善空间,市场活力、创新动力和虹吸力有待提升。未来,应立足系统观念,围绕服务环境培育、动力形成、循环渠道等靶点,科学谋划施策。
推进新型服务贸易全球生态体系建设。要有前瞻性谋划和前置性部署的能力和魄力,制定更加精准、全面和灵活的政策目标和重点任务,为服务贸易企业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明确的规制清单,提高市场的长期稳定性和持续活力,从而增强整体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