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恢复特大干旱之后的渔业生产发展,12日,农业部与江西、湖北、湖南、安徽、江苏等五省联合启动长江中下游渔业资源修复活动,放流青、草、鲢、鳙等重要经济鱼类约13亿尾,种植水草13.5万亩,底播贝类2100万粒。
据了解,长江中下游五省是我国渔业主产区,淡水养殖面积和产量占到全国的一半。今年春夏之际的特大干旱造成长江中下游湖泊、江河水位急剧下降,不少湖泊水位跌至历史最低。天然水生生物资源、水域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对渔业生产和渔民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
旱灾发生后,农业部及时启动了抗灾应急工作机制,一手抓灾后复产、一手抓管理落实,确保实现全年水产品产量增长,保障全年水产品有效供给和市场稳定。受灾五省把渔业抗灾救灾和恢复生产作为当前渔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修复受损渔业资源和水生生态,今年以来已举办各类增殖放流活动200余次,放流经济鱼类苗种达17.65亿尾。
据悉,尽管长江中下游江河湖泊水位正在逐渐恢复,但全面恢复水生生物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将是一个长期过程。今后农业部将采取五方面措施推进渔业灾后生产恢复,包括综合运用增殖放流、底播贝类、栽植水生植被、建设人工鱼巢等措施,对水生生态进行修复和重建;指导渔民调整养殖结构,大力增养生长快、效益高的特色经济品种;加快推进全国水产健康养殖,努力确保灾区外的地区养殖产量稳定增长,落实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北方16个中心城市及其周边县(市、区)“菜篮子”产品标准化生产项目,建设400个水产健康养殖场,提高水产养殖标准化能力和水平;大力发展远洋渔业;全力推进水产品的质量安全专项整治。
(责任编辑: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