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产品出口每年因包装不合格损失近70亿美元。目前,水产品包装上的技术标准,足以成为一道难以跨越的贸易壁垒,给出口企业造成灭顶之灾。
我国是渔业大国,近20多年来,水产品总量大幅增长,综合生产效益明显增强。但是,也有数字显示,我国出口的水产品中,每年因包装不合格而导致的损失高达近70亿美元。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和商家均不重视水产品的包装。在水产品加工出口企业中,大部分企业对产品的外包装尚存在各种模糊认识。有些企业的经营者甚至认为,出口的水产品只有自身的质量才是决定一切的关键。
然而事实无数次地证明,导致水产品出口的损失不仅在产品自身的质量上,而且多发生在外包装质量上。主要表现为:
一是材质不过硬,经不住长途运输和多次搬运,造成包装体的破碎,损坏了产品的内在质量。尤其是水产品一经污染,便成了次品、废品。
二是不符合“绿色包装”的要求,材料中含有污染环境和影响健康的有毒成分,最终影响了水产品自身的质量。
三是包装标识图案及文字说明不符合进口国的要求和规定,最终导致产品“退回没商量”。如今一些国家已将水产品的包装检验标准从原先的几项、十几项增加到几十项,有些指标甚至细化到了包装的印刷层面。例如标签,只要是在包装上少了个标识,即使品质再优良,也照退不误。
由此可见,注重水产品的包装质量决非小事一桩,它是关系到企业和商家生存的重大问题,决不可等闲视之。尤其是出口型企业,要针对已出现的“包装壁垒”,不断了解国内外包装新动态,研究和探索国内外包装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既要注意搜集国际市场上对包装的新要求,特别是技术检验规定、出口商品包装要求及标准,更要研究了解进口国对包装的环保要求,以及进口国的传统文化习俗和对包装的图案、文字及其禁忌要求等,做到“看客下菜碟”。
包装虽小,却能做出大文章。无论是水产品的无菌包装,还是航运包装,甚至是“活鱼”包装,只要充分发挥包装的各种功能,就一定会促进水产品的出口,提升水产品的经济价值,推动水产业的发展,使水产品包装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新亮点。
(责任编辑:沈鑫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