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自治区某地的温室大棚,农户们正在采摘刚成熟的香瓜;在辽宁省大连市的一家现代设施农业(农业行业分析报告)产业示范园,通过AI决策系统培育的樱桃已挂满枝头……眼下,我国北方许多地区忙于春耕,众多现代设施农业基地洋溢着一片“春收”景象。
所谓现代设施农业,是在环境相对可控条件下,采用工程技术手段进行动植物高效生产的一种现代农业方式,已成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多年来,我国将现代设施农业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突破口,推动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技术装备迭代升级,发展质效显著提升。例如,山东省寿光市蔬菜产业示范园依托智能温室、物联网及先进的运营模式,实现规模化高效生产,大棚蔬菜达60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设施蔬菜种植基地。又如,陕西省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集成环控、滴灌及无土栽培技术,运用大数据实时监测突破季节制约,单位产量是露地种植的8倍。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目前全国现代设施种植面积达到4000多万亩,占世界设施农业总面积的80%以上,约70%的肉蛋奶和52%的养殖水产品由设施养殖提供。
到2030年,全国现代设施农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区域布局更加合理,科技装备条件显著改善,稳产保供能力进一步提升,设施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明显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断增强,从事设施农业生产的农民收入大幅增长。展望2035年,设施农业全面升级,供给保障更加有力,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生产效率、产出质量和带动作用明显提升,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优质化食物消费需求。未来,现代设施农业有望成为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