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温室气体排放已居世界第一,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从1978年的1483百万吨增加到2008年的6896百万吨,年均增长5.2%。按汇率法和不变价美元计算,2008年我国每亿美元二氧化碳排放量是26.5万吨,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4倍,日本的9.9倍,美国的4.8倍。
煤炭消费降了又升
长期以来,中国能源消费主要以化石能源为主,而化石能源中更是以煤炭为主。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由1990年的76.2%,下降到2002年的68%,但近些年来,煤炭占能源消费的比重有所上升,2009年达到70.4%,煤炭在我国占据了能源消费的绝对地位。
从能源利用效率看,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据统计,我国的综合能源效率为33.4%,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0%;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比美国、欧盟、日本、印度分别高2.5倍、4.9倍、8.7倍和43%;我国8个行业(石化、电力、钢铁、有色、建材、化工、轻工、纺织)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燃煤工业锅炉平均运行效率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5%~20%;机动车每100公里油耗比欧洲高25%,比日本高20%。有关研究表明,按单位产品能耗和终端用能设备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较,目前我国节能潜力约为3亿吨标准煤。
能源强度须年均下降213%
我国须积极推进能源结构的调整,降低煤炭等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加大投资和政策扶持力度,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逐步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重,使之成为满足未来能源需求的重要补充,逐步形成多元化的能源结构。
此外,我国也应不断促进相关低碳技术的发展,加快发展煤炭的清洁利用技术,大力发展先进燃煤发电技术,提高煤炭转化效率;推进热电、热电冷联供等多联产技术,加快研发和推广燃料电池以及发动机动力技术等,为能源低碳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提高能源效率,等同于同样的产出却减少了能源消费,从而降低了温室气体排放。有关研究表明,1978—2009年,中国单位GDP能耗从3.74吨标准煤/万元下降到1.08吨标准煤/万元,其下降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各产业能耗的下降,其中工业能耗下降是总体能耗下降的主要原因。但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的能耗仍然偏高,降低能耗仍有很大空间。在这一形势下,降低我国单位GDP能源消耗、节能减排,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未来20年,据国际能源机构(IEA)的预测,世界能源强度年均下降约为111%,中国要实现节能目标,至少要保持能源强度年均下降213%。
低碳新兴产业的潜力
产业结构不合理是造成我国碳排放量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发展低碳经济,中国不仅需要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也要积极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
目前,我国第三产业比重为4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而我国工业增加值虽只占GDP的40%左右,但工业能源消耗几乎占到了能源消费总量的70%,明显偏高。因此,要实现节能降碳的目标,就必须大力调整产业结构,限制高能耗产业的发展。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尤其是发展资源消耗低、增加值较高的商务、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完善钢铁、有色、水泥等高耗能行业发展规划、政策,提高行业准入标准,同时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升级。
另一方面,加快发展战略性低碳新兴产业,努力抢占未来国际竞争的制高点。将可再生能源、低碳先进技术等领域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从政策上鼓励新兴低碳产业的发展。此外,我国也要继续促进产业节能的发展,强化重点行业节能技术的开发和推广,推进节能减排的发展。
(责任编辑: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