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汉能控股集团四川双流经济开发区一期300兆瓦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基地正式建成投产,成为目前全球单厂产能最大的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汉能也成为薄膜电池技术的主导者。但晶硅电池却陷入困境。
日前,倡导晶硅电池技术路线的无锡尚德因目前多晶硅价格下跌幅度远远超过光伏企业预期,原有合约价格高于市场实际价格,宣布终止与MEMC的10年合作协议。为此,尚德支付了2.12亿美元的赔偿金。据了解,苏州阿特斯、常州天合等多家光伏组件、电池制造商,均面临着这样的局面。
增强产业盈利空间
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在经历了2010年的超常规发展后,市场价格剧烈震荡,导致市场对其发展前景的认识出现了分歧。不过政策的支持明显提升了光伏产业的信心。
8月1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公布了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每度最低1元,最高1.15元,这标志着国内光伏市场正式启动,对国内光伏发电产业来说,这一电价无疑增加了光伏发电产业的赢利空间。此外,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发展目标也在筹划着光伏发电的未来规划。
据悉,据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中的数据,到2015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1.4%,光伏发电利用规模至少要达到1000万千瓦,2020年光伏发电至少要达到5000万千瓦。要在青海、甘肃、新疆、内蒙古、西藏、宁夏、陕西、云南、海南等地建设一批并网光伏电站,结合水电、风电大型基地建设、发展一批风光互补、水光互补的光伏电站。2015年,大型光伏电站的建设目标为500万千瓦,2020年将达到2000万千瓦。2015年,屋顶光伏系统的建设目标为300万千瓦,2020年将达到2500万千瓦。光伏电站和屋顶光伏系统成为我国光伏产业的两大支柱。
业内有关人士认为,从2010年到2015年,光伏产业每年有200万千瓦的市场,集中电站和分布式入网的应用方式都有自己的市场。市场高增长将持续,但增速会出现放缓。预计2011年市场的增量还会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年新增在15GW至20GW之间。光伏发电产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已经为光伏发电实现平价上网提供了产业和技术基础。
汉能“规模化”薄膜电池
对于光伏企业来说,其利润来源于进一步降低光伏发电成本。在标杆电价的鼓励措施下,成本越低的光伏企业所获得的利润越高,这也意味着光伏原料企业势必要通过技术更新和规模化运作来降低成本以夺得先机。
2011年,对汉能集团无疑正是尤为关键的一年:3月,历时8年建设投资近200亿装机容量240万千瓦的金安桥水电站并网发电;6月,全球单厂最大投资120亿元的四川双流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基地建成投产;7月,汉能控股欧洲公司下属的保加利亚Sotirya地区1兆瓦光伏电站并网发电;年末位于广东河源的太阳能光伏电池项目也将建成投产。
汉能选择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一方面是由于其相对于晶硅太阳能电池,具有环境好、无污染、成本低、平均发电量高、弱光响应好等优势;另一方面是汉能在薄膜电池方面拥有先进的自有技术。薄膜太阳能生产基地的建成,标志着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薄膜太阳能电池量产取得重大突破,也标志着汉能成功实现硅基薄膜太阳能上、中、下游产业整合。
薄膜电池达到规模化生产后,甚至有可能对目前占市场主流的晶硅电池实现大规模替代。通常产业投资回报是1:8的回报,也就是1块钱投下去有8块钱回报,而晶硅太阳能8块钱投入1块钱回报,不经济,最主要的是晶硅生产造成大量的污染。据了解,汉能集团预计2011年年底薄膜电池总产能超过2000兆瓦,完成投资240亿元,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
晶硅电池技术遇阻
事实上,汉能力推的薄膜电池一直纠缠在与晶硅电池技术路线的争执中,晶硅电池一度因为成本更低而占据上风,并引发光伏行业主流企业之一的尚德电力去年突然宣布放弃薄膜电池生产主导晶硅电池,但目前晶硅电池技术路线却正遭遇困境。
因为目前多晶硅价格下跌幅度远远超过光伏企业预期,原有合约价格高于市场实际价格,而且多晶硅价格仍处于降价通道,在此情况下光伏企业继续执行合同意味着面临更多的亏损,因此包括尚德在内的光伏企业宁愿支付违约金也不愿意继续履行合约。
5年前,尚德与MEMC签订了为期10年的硅片供货协议,时限是从2006年至2016年。此前,在硅片供应紧张时,MEMC给尚德40美元/片的价格相当于当时市价的一半。如今,这个价格仅3美元/片左右。近日,无锡尚德不得不宣布终止与MEMC的10年合作协议。为此,尚德支付了2.12亿美元的赔偿金。不过在终止合约后,尚德将不再需要按合约在2011年-2016年间购买大约4.6GW的硅片。预计在接下来的5年内能为尚德电力省下大约4亿美元的成本支出。据了解,苏州阿特斯、常州天合等多家光伏组件、电池制造商,均面临着这样的局面。
(责任编辑: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