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北方地区已陆续启动集中供暖,除华北部分地区外,北方供暖基本都已经开始了,相应的,电厂日耗也在增加,但近几年电厂大多采取高库存策略,存煤可用天气不降反增。数据显示,目前北方省份电厂存煤可用天数在30天上下。
南方地区气温则相对较为适宜,居民用电表现一般,处于季节性低谷,电厂日耗虽然依旧高于同期,但可用天数稳定在20天左右,继续维持对长协煤和进口煤的拉运,市场货源几乎无人问津。
此外,据国家气候中心研判,今冬“拉尼娜”气候发生的概率较低,导致冷冬发生的概率较小,预计11月份,电厂将主要拉运长协煤和进口煤,大规模采购市场煤的可能性不大。
在暖冬的背景下,随着北方集中供暖的开始,大气扩散条件转差,钢铁、水泥等行业企业将迎来错峰生产,其原料用煤需求将转弱。单靠化工用煤的支撑力度薄弱。预计非电行业整体用煤需求可能减少,采购节奏也将放缓。
从国家及地方省份出于能源(能源行业分析报告)保供的目的来看,随着“迎峰度冬”用煤旺季到来,政策端更多的将偏向支持煤矿生产,包括停产整顿时间缩短,捋顺各安检环节的流程等。预计煤炭供应仍有增量空间。
从具体的省份来看,主产地中的山西,原煤产量仍然存在增量的可能;内蒙古和新疆随着煤矿生产扰动因素的减弱,产能释放也有可能加快。短期来看,上月末产能用完的煤矿,已陆续开始复产。
在持续高位的进口量下,进口煤的补充作用明显,尤其是今年全球煤炭消费预减而供应预增的情况下,将有更多的货源涌向我国市场。叠加进口煤的价格优势,预计后期进口量将维持高位。
北方港方面,大秦线检修结束后,日发运量快速升至满发状态,积极增量补欠;呼局铁路发运优惠政策也在持续,使得上游发运积极性提高。而港口锚地船舶数量明显低于近几年同期水平,促使环渤海港口库存整体快速上行,已升至2360万吨,市场供大于求压力加大。
短期内需求端的变化或不大,尽管卖方在成本的支撑下,挺价意愿偏高,促使价格跌幅较小;但如果这一情况持续,随着港口库存的增加,价格跌幅有可能会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