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份,生丝吨价一度触及41万元。从去年年底至今年上半年茧价高位运行,引发茧丝市场大幅震荡。春茧收购结束后,茧、丝价格一路走低。从最高峰到近期的低谷29万元,其间差价达12万元。为此,国家茧丝办近日出台厂丝收储政策,对茧丝价格进行了新一轮的宏观调控。此次调控成效显著,国内市场茧丝价格稳步回升,对海外订单也起到了拉动作用。
去年12月份,蚕丝价格过高时,国家亦曾抛售储备厂丝平抑市场价格。近日,国家茧丝办终于出台厂丝收储政策。相关人士表示,至此,我国已经形成了“收放自如”的茧丝双向调控政策,其“蓄水池”功效明显。
丝价“过山车”拉开调控闸门
细长而柔弱的蚕,以及它们不到0.5克的蚕茧,与国内2000多万名桑农乃至整个丝绸产业链息息相关。茧、丝价的波动牵动着丝绸行业敏感的神经。而对处于整个产业链最底端的农民来说,若有波动,受损则是首当其冲。
今年上半年市场运行可谓大起大落,变数颇多。自去年12月份生丝达到40万元每吨的试水价位以来,今年4月份,生丝吨价一度触及41万。由于去年和今年上半年茧价高位运行,引发茧丝市场大幅震荡,春茧收购结束后,茧、丝价格一路走低,6、7月份急剧下降,吨价跌破30万元。9月份下跌之后回升企稳,最近稳定在30万元左右。
而按照坊间约定俗成的说法,正常情况下,一斤蚕茧(鲜茧)的价格应当等于一斤猪肉的价格。现在猪肉均价每斤16元左右,那么蚕茧的价格在15~16元比较合理,但眼下茧价大概11~12元左右,价格偏低,农户积极性严重受挫。
由于今年下半年丝价跳水,且受到游资恶意打压,6月份客户下订单十分谨慎,企业订单锐减,茧站、缫丝厂、丝绸企业、经销商等整个行业链亏损较为严重。茧丝加工经营企业亏损严重,亏损总额和亏损幅度超过了上一轮的茧丝低谷。丝贱伤农,桑农是丝绸产业的根基,不能让价格伤及产业链的根本,如果根长虫子必须下猛药。
这一剂“猛药”即厂丝收储政策
为了稳定厂丝价格,保护产业基础,9月28日,根据近期茧丝市场行情,国家茧丝绸办决定实施厂丝收储,收储数量为1008吨。共有49家丝绸企业报名获得投标资格,33家企业投标成功,实际中标总吨数为972吨,平均投标价格为32.84244万元/吨。
这首先是根据市场的总体要求、价格变化进行确定的,虽然1008吨的收储数量不大,但能够稳定价格,提升企业的信心,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能对整个行业进行有序有效的正面引导。价格完全靠投标形成,政府取平均线以下的标的,有利于企业理智投标。质量方面则取B类丝,一个标的为18吨,即暗含着企业规模生产能力、原料供应基地、均衡的内在质量等方面的考评标准。而且由于企业希望连续供应,18吨的数量亦即保证了收储质量。业内对此评价称“办法成熟甚至老练。
这次收储将在三个方面发挥作用:一是保护农业基础,二是给行业以信心,三是稳定供求。由于竞标完成之后离入库还有45天,供求信号将持续发挥作用,甚至对整个下半年都有积极影响。商务部还会继续密切观察,根据茧丝市场变化情况相应采取进一步措施,防止市场受到游资扰动,适时、适量地“抛”或者“吸”。
厂丝收储制度是稳定茧丝市场的重要手段,自国家茧丝办成立以来就已经设立,迄今已有将近16年的历史。继去年首次通过电子系统投放储备厂丝以来,今年亦是首次通过电子竞标进行收购。二者都采取了公开招标的方式,体现了国家厂丝储备向公平、公正、公开制度化建设的推进。至此,我国已经形成了“收放自如”的茧丝双向调控政策,其“蓄水池”功能发挥无遗。
价格回升有力刺激外贸订单
据悉,此次调控成效显著,厂丝收储的政策托市效应开始显现,近期国内市场茧丝价格稳步回升,对海外订单也起到了拉动作用。近日,盘面以国家收储为支撑持续上行,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现货价格的上涨。9月29日,厂丝价格开始明显回升好转,盘面大幅上涨,茧丝综合指数上涨2.22%,报收2913.93。
9月30日盘面持续强势上行,茧丝综合指数上涨1.48%,报收2957。1110干茧和B丝各上涨900元和6300元,分别报收91300元和314400元;1203干茧和B丝各上涨1500元和4500元,分别报收101000元和309600元。周内茧丝综合指数上涨5.33%,以大阳线报收。
总体来看,现在外贸订单的增加并不是特别显著,其中反应机制略有滞后,明年(即圣诞节之后)订单可能会有较大幅度增长。随着价格企稳,生产、收购、加工、经营、贸易等工序将有序开展,出口贸易也将变得活跃起来,订单将逐渐稳定。而此前由于茧丝价格持续下跌,客户大都持观望态度,对外贸易基本停滞。市场已经逐渐稳定,感觉后市会比较踏实。
(责任编辑: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