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工业(工业行业分析报告)革命以来的世界经济发展史,每一次生产力的跃迁都建立在原创性、颠覆性技术的突破、扩散和广泛应用基础上,这些技术的产业转化和应用形成先进的新型劳动工具,催生新产业新业态,带来社会生产力的质的飞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传统意义上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的边界日趋模糊,科技创新链条更加灵巧,技术更新和成果转化更加快捷,产业更新换代不断加快。
人工智能、物联网、生物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新能源技术等形成的新兴产业成为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这些技术影响范围广泛,引领各行业各领域发生了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技术革命。同时,这些技术交叉融合、相互赋能,深刻改变着人类社会面貌,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通过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提升要素组合效能,带来生产力水平大幅提升。随着我国优质生产要素从低生产率部门和环节向高生产率、高边际产出部门和环节转移,各种要素的单位产出将显著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也将大幅提升。数据显示,从2012年至2023年,我国全员劳动生产率从72817元/人增长至161615元/人,年均增速约为7.5%,经济体系整体产出效率不断提升。
新能源和新材料等领域前沿技术的迭代升级以及工业互联网、工业软件等非实体形态生产工具的出现和广泛应用,赋予生产制造设备更多自动化和智能化功能,使其可以在生产过程中自主完成更多复杂任务,不仅有助于减少劳动力投入,提高生产连续性和稳定性,而且可以通过智能排产,模拟和预测生产资源调配、在线检测,实现企业各业务单元以及供应链各企业间的高效协同,从而进一步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高运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