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热线:400-650-6508

北京“大城市病”逐步缓解

2025年02月12日    http://www.baogaoku.com   【字体:    

破解“大城市病”,关键在疏解中心城区非核心功能,推动超大特大城市瘦身健体。北京以非首都功能疏解带动产业疏解和人口疏解成效显著。2015年至2022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数量由1297.4万人降至1094.5万人,年均降幅2.40%。其中,核心区常住人口数量由221.0万人降至180.40万人,年均降幅2.86%。2014年至2022年,北京禁止和限制类制造业中,企业减少量排在前五的产业分别为纺织服装业、金属制品业、食品食品行业分析报告制造业、家具制造业及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年均降幅均超30%。

非首都功能疏解为高精尖产业发展创造了空间。2014年至2022年,北京高技术企业由37.42万户增至85.71万户。其中,制造类企业由0.24万户增至0.28万户,服务类企业由37.18万户增至85.43万户。北京“新两翼”建设取得新进展,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有序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与主城区“以副辅主、主副共兴”的发展格局逐渐形成。2019年北京市级行政中心迁入北京城市副中心,2024年初北京市级机关第二批搬迁工作完成,共计2.2万余人入驻副中心行政办公区。

雄安新区作为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作用显现。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高校雄安校区全部开工建设,中央企业在雄安新区设立各类机构150多家,投资来源为北京的注册企业超3000家,中国星网、中国中化、中国华能等首批央企总部项目全部顺利落户,中矿集团完成总部选址,中国中铁产业集群落地雄安,互联网产业园等一批市场化疏解项目开工建设。

疏解非核心功能是优化城市空间功能布局、推动城市群内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不仅有助于增强超大特大城市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及开放枢纽等核心功能,提高其核心竞争力,还通过发挥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借势非首都功能疏解,北京科技成果在津冀落地转化的比重不断提升,通过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助力津冀实现高质量发展。2013年至2023年,北京流向津冀的技术合同成交额由71.2亿元增至748.7亿元,年均增长率26.5%。截至2023年底,中关村企业在津冀设立分支机构数量突破1万家。

相关观点
    网站导航
    第一步 联系千讯报告库
    第二步 双方签订服务合同
    第三步 按照合同约定付款
    第四步 交付报告
    第五步 售后服务(一年)
    全国统一热线:400-650-6508
           010-58672576 / 81
    联系人:朱经理 韩小姐 刘小姐
    邮  箱:qx@qx36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