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界首市以电池“循环经济”闻名。循环经济产业的入门门槛不高,近年来国家鼓励相关产业发展,出现了一哄而上、无序发展的情况。以铅酸蓄电池为例,全国每年报废量为600万吨左右,但目前全国获批的相关企业回收能力已达到1400万吨。
不合规企业技术水平低,却具有成本低的优势。它们大肆收购废旧电池,使很多合规企业因找不到回收原料而“吃不饱”,甚至正在导致“劣胜优汰”。中国资源循环集团科创部部长柯艳春透露,他们调研时发现,某知名汽车厂商投资生产的柔性拆解产线因为缺少货源长期处于停机状态,当开机成本远远高出收益,先进的产线自然就成了摆设。报废退役的动力电池流入非正规市场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与安全隐患,这与发展新能源的初衷相违背。
退役动力电池进入回收利用企业后,会经历电池拆解、材料(材料行业分析报告)分离、有价金属提取三个重要环节。如处理处置不当,其所含的六氟磷酸锂、碳酸酯类有机物以及镍、钴等重金属残留物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在2009年天能循环经济产业园建成之前,当地电池回收几乎都靠手工拆解,硫酸会直接倒进土壤,污染很严重”。
一些不合规拆解企业,采取粗暴的方式对电池进行破碎,导致环境污染的同时,还严重扰乱了我国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产业。一些退役动力电池虽然无法继续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动力,但经过检测和修复后,可应用于储能系统、低速电动车等领域,实现“梯次利用”。这需要更多逆生产流程的自动化生产线进行规模化精细化拆解。
一提到再生材料,就不得不提“黑粉”这一随锂电池回收行业兴起而“走红”的热词。它是粉碎后的废旧电池料组成的电子废弃物,其中的金属混合物锂、锰、钴和镍等极具经济价值。这是一座未被充分开发的“金矿”,欧美发达国家已从国家战略角度加强对这一“金矿”的开采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