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中国不仅没有宠物市场、宠物行业,甚至连宠物的概念都没诞生。以前的狗,主要用来看家护院;以前的猫,主要功能是防治老鼠——所以才有了那句经典谚语,不管黑猫白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1992年,中国小动物保护协会成立,管理方案(方案行业分析报告)从禁养转变为限养,并提出“伴侣动物”这个概念,标志着国内宠物行业的形成。
小猫和小狗,正式被社会作为“宠物”来看待。它们的角色,也从功能性的小动物,变成了人类的朋友和伙伴。1993年,玛氏入场,成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头部宠物食品企业。这个当今全球第一的宠物行业巨头,为中国市场带来了先进的理念和产品。
随后,中宠股份(002891.SZ)、路斯股份发轫于1998年;佩蒂股份、天元宠物、源飞宠物、乖宝宠物(301498.SZ)则先后创立于新世纪之后。这两代公司,构成了如今中国宠物行业的主体。不过,早期,它们基本都是通过OEM/ODM模式,将产品出口到海外市场。
随着雀巢普瑞纳等全球头部品牌陆续进入,外资宠物食品品牌大举布局中国市场;而中国的宠物食品、用品工厂们,立足于强大的生产能力,将产品输送至全球。好在,这种本土市场和本土产业的交叉割裂状态,并未持续太久。
经过30多年的和谐相处,宠物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显著提升。在老龄化、少子化、家庭人口数量减少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宠物在中国社会中的角色进一步升级,从朋友和伙伴晋升为“毛孩子”,宠物主自降身份成了“铲屎官”。行业数据显示,中国宠物数量在2010年后进入高速增长期,2014年超过8500万,2020年破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