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白酒走出国门,但中国酒的国际化之路显然比预想的步履蹒跚得多。
红酒进口量与白酒出口量的鲜明对比
一位进口红酒运营商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中国红酒进口量每年以50%的速度在增长,国内进口红酒的规模已近200~300亿元。“大家都知道,进口酒一直在增长,但对于这种增长没有直观的印象”,某葡萄酒行业专家分析说,“通过对历年来进口酒发展数字的比较,让我们自己也不禁大吃一惊”。
仅以小包装红酒为例,进口量由2004年的7803千升提升至2010年的14.6万千升,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66%。这些数字说明,从2005年到2010年间,进口酒销量增加了19倍,销售收入增长了26倍。
对比鲜明的是,相对于进口红酒的来势汹汹,被视为中国国粹的白酒的出口状况却是另一番景象。据悉,2010年全国白酒出口量不足3万千升,而且出口回流“返销”到国内市场的现象非常严重,所以中国白酒的国际化要大打折扣。到了2011年,白酒出口规模持续减少。有海关数据显示,往年能占到白酒出口量90%的川酒,到10月份时的出口量连0.02万千升也没达到,同比减少约70%,创下了2003年以来的新低。同为烈性酒的俄罗斯的伏特加每年对外出口就有6万~7万千升”,中国白酒的出口尚处于初级阶段,白酒行业国际化任重道远。
这些数据的对比,对于在国内具有庞大产业规模的白酒来说,显然不够提气。行业资深研究员刘会民分析说,从这几年的发展看,中国白酒行业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可以说是量价齐升,但在出口方面却相对滞后。造成这个状况的原因,一方面是中国白酒市场的激烈,白酒企业无暇他顾,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白酒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的不足。
白酒三巨头“茅五洋”的国外身影
同样是11月底,在英国伦敦闪动着中国白酒的身影。在英国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应国际奥委会、市场开发部主席格哈德·海博格邀请,中国著名歌唱家谭晶携手瑞典钢琴大师罗伯特·威尔斯,唱响了“中国梦·梦之蓝相约伦敦,2012”音乐会。其中,“梦之蓝”即是国内三巨头之一“洋河股份”的一款高端白酒品牌。可以看到,在国内市场处于上升期的洋河,作为谭晶伦敦演唱会的中国赞助商,出现在异域他乡,为中国白酒在国际市场点亮了一束火把。
提起洋河的英国之行,业内专家认为,这是洋河在国际化上一个很积极的信号。像洋河、茅台以及五粮液等国内白酒的三巨头,今年在国外都有动作,无论是品牌的传播,还是确立未来长远的发展战略,名酒企业都在以不同的形式,向国际化市场进行延伸。
早在今年8月,五粮液选择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中国屏上,推出了一个形象宣传片,这是中国白酒行业在有着“世界十字路口”之称的国际广告舞台上进品牌形象传播。
同样,茅台的视野也是“国际化”的,一边召开海外经销商大会之后,一边又在茅台国营建厂60周年庆典上,确立了“做世界蒸馏酒第一品牌”新的发展战略。
一线名酒国际化的机遇与挑战
对于“茅五洋”等一线名酒为国际化所做的努力,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一线名酒品牌在国内获得增量后,必然向外扩张,国际化也是一种本能的外延。
因此,从品牌占位的角度看,名酒企业走国际化很有必要。比如“茅五洋”等一直在拓展国际市场,并做了大量工作,这是他们优于其他名酒品牌之处,也丰富了自己的品牌背书。
不过,白酒走国际化之路还需要很长的一个过程,因为白酒的本质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是以文化为导向。走国际化必然会有一种文化的碰撞,用一种文化去征服或影响另一种文化需要很长的时间,这需要和国家战略结合。此外,才是产品的体验。从这个角度说,“茅五洋”等名酒走国际化之路,品牌传播的意义大于产品销售的意义。
到2015年,进口红酒在400亿元到750亿元,这是专业人士对进口红酒发展态势的预计。在专业人士看来,中国的红酒消费尚处于市场萌芽阶段,但发展势头逼人。相比之下,中国白酒的国际化之路依然漫长,仅有一线名酒“茅五洋”的行动或许还远远不够。
(责任编辑:沈鑫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