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供电、碳纤维飞机、纳米膜饮用水处理系统,在8月25日召开的第四届国际化工新材料(成都)峰会上,行业专家们用新材料和新技术,勾勒出一幅低碳、生态、可持续的未来生活图景。支撑这幅美好图景的,是化工新材料产业的高速崛起。
当前化工行业及相关行业的影响已经达到全球GDP的47.4%,在2015年之前,这个比例将提高到50%。对积极发展化工新材料产业的成都来说,如何追上这条“产业曲线”的上扬弧度,在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两头抢占发展制高点成关键问题之一。
在这场围绕国际化工产业发展前景的峰会上,节能、环保、生态、低碳等词汇不断被提及。这一脉络下,化工新材料成为发展突破口。中国‘十二五’规划是第一个提到气候变化的计划。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主题,因此,高科技材料的应用市场不容忽视。
以汽车工业为重心,朗盛研发了新型高科技塑料PBT和聚酰胺作为汽车金属替代品,不仅提高了车身强度和抗冲击性,还能减少20%的技术投资和40%的车身重量,让能耗有效降低。这条“轻”思路与日本东丽株式会社不谋而合。东丽株式会社理事田中利明向与会代表展示了他们研发的新型碳纤维材料,这种材料用于飞机或航天器制造后,不仅可以减少20%的材料损耗,还能将碳排放量降低一半。2015年前清洁材料的市场份额将占到40%。
对新兴市场的争夺已经悄然开始。德国伍德公司已在全球设立了21座工厂,采用创新技术对化工原料燃烧产生的尾气进行滤净和利用处理;陶氏化学每年用于全球研发的资金达到17亿美元;主攻特种化工的赢创工业集团投资2000万欧元在上海设立研发中心,吸纳100多名研究人员。
重点培育战略型新兴产业
对化工产业预期的兴奋同样感染着中国市场。去年我国石化产业销售额达8.88万亿元,到‘十二五’末期将达到16万亿元。
近几年,成都在汽车、电子信息、新能源、石化、航空航天、光电光伏、生物医药等11个重大产业集群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为新材料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应用领域和市场需求。明年成都将引入生产80万吨乙烯和1000万吨炼油项目,将成为众多化工新材料企业的上游资源。
化工新材料在我们城镇化、城市化过程中运用很多,比如基础设施、住宅等。一是要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培育壮大化工新材料高端的专业化水平。二是要推动技术进步与创新,创建世界知名品牌。三是要以技术创新、工业改革为载体,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四是要培育大企业集团,构建大中小行业体系。
(责任编辑: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