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医针法为例,有按部位分类的鼻针、眼针,还s有按材质分类的金针、银针、磁针等,如此一来,光针法的项目数量就达66项。中医价格立项指南发布后,将66项合并为4项,分别是常规针法、特殊针具针法、特殊手法针法以及特殊穴位针法。
虽然数量看上去少了,但是项目的颗粒度变大了,能涵盖的内容也更加丰富了。原有推拿项目按疾病病种立项,按次计价,在日常监管中经常发生多个推拿项目累计计费,或一天内多次计费问题。本次立项指南首次提出推拿项目按时长计价,充分体现了对技术劳务价值的尊重,也更能适应临床诊疗和价格管理需要。如“中医拔罐”“中医走罐”“中医闪罐”项目基本操作一致,仅技术细节不同,为避免重复收费,在3个项目计价说明中增加了“与其他拔罐项目不得同时收费”的限制。
医疗(医疗用品行业分析报告)服务价格项目连接着医院和患者,要回应医院提供的服务能不能收费、怎么合理收费的问题;它还关系着临床医生在操作时价格项目与临床技术规范的衔接,要考虑医院提供的服务有没有出处、有没有依据的问题。中医价格立项指南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卫生健康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共收到这些主管部门的294条建议,包括项目如何命名、项目边界如何界定、项目的计价单位如何优化等一系列具体的技术问题。此外,还有如何更好地体现中医特色、如何体现中医传承创新发展等。
中医价格立项指南使中医服务更加规范,项目全国统一,消除地域差异,价格更加透明合理,提升了中医行业的公信力。中医价格立项指南还体现了对优质医疗技术的支持。对手法要求比较高的针法、骨伤等技术,探索按医生级别差异定价,比如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可在项目基础上加收一定比例费用,使医疗服务收费更直观地反映医生的综合能力,鼓励医生通过提高技术水平获得增量性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