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0年末,喜马拉雅已与超过140家出版商建立版权授权关系,包括中信出版社、晋江文学城以及阅文集团等;常驻喜马拉雅的KOL包括德云社、吴晓波等,同时也是喜马拉雅主要的IP版权供应商。
依据喜马拉雅在招股书定义的“收入分成费用”,指公司通过平台上的音频产品获取收入后,支付给IP供应商以及内容创作者的款项。换言之,前者可简单理解为内容采购成本。
喜马拉雅的收入分成费用在2018年为4.62亿元,营业成本中占比31.2%;2020年增长为12.93亿元,同期营业成本占比31.7%;2021年上半年,同期营业成本占比达26.4%。有个注脚是,喜马拉雅的无形资产从2018年的2.47亿元增长至2021上半年的9.25亿元。「不二研究」发现,喜马拉雅的大部分无形资产是从IP供应商购买的版权,其内容获取或是暂处于“广撒网”阶段。
基于金字塔顶端PUG内容的多年投入,喜马拉雅在“三国杀”中突围上位,并建立起垂直领域的“护城河”。抛开付费意愿不论,优质内容本身能够增加视听时长、提高用户粘性;只有吸引、留存用户,才有多元收入的可能。这也是喜马拉雅向资本市场传递多元收入结构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