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数据显示,我国彩电市场增速自2013年放缓,2014-2021年行业内销出货量增速回落至个位数及负数。从彩电户均保有量数据看,我国城市与农村百户保有量始终保持在120台左右,也就说每家超过1台电视,目前彩电需求主要来自来自换机需求。2020年之前,我国彩电行业的零售量保持在4000万台以上,但2021年及2022年,我国彩电零售量规模分别为3835万台与3634万台。分析人士认为,彩电销量的下滑几乎不可扭转,一方面是电视市场已经饱和,另一方面是短视频等新型内容的冲击,使消费者对电视的使用频率远不及从前。
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电视的开机率为70%,但是到2021年,该数据变成了27.7%。行业的式微倒逼着主流彩电厂商寻求彩电产品之外的增长曲线,其中TCL、创维纷纷布局光伏新能源赛道,海信则选择了坚守“大显示“赛道。2019年,公司更名为海信视像,确立了“1+4+N”的发展路线,其中“1”是智慧终端显示,“4”包括激光显示、商用显示、云服务、芯片四大业务板块,“N”为其他前沿新型显示,如虚拟现实显示 、车载显示、广播级监视器等业务等。据节点财经梳理,去年上半年,海信视像的新显示业务收入占比仅为11.72%,同期彩电产品收入的占比在八成左右。如果说海信新显示业务低收入贡献因为起步较晚,那么从未来发展的角度看,新业务的前景也不乐观。
拆分来看,海信新显示业务的核心组成包括“激光电视、商用显示、云服务与芯片”四大部分。激光电视方面,海信在该领域拥有绝对优势。据洛图科技统计,海信是2021年唯一实现激光电视出货量超过10万台的品牌,出货量份额为43%,比第二、三名的峰米与长虹的总和还要多出12个百分点。不过,激光电视由于售价较高(2021年销售均价16786元/台),目前渗透率不足1%。节点财经认为,激光电视未来的市场空间有限,理由是一方面,其在需求刚性上无法媲美电视,其二售价更低的智能微投将在严重挤占激光电视的空间。
IDC预计2022年中国智能微投的出货量将达到524万台,按照电视出货量3634万台计算,渗透率约15%。此外,智能微投的均价不超过4000元/台,是激光电视的1/4,价格优势明显。商用显示方面,目前海信布局智慧教育、智慧办公、智慧显示三大产品领域。据统计,2021年商显市场规模接近1500亿元,尽管市场看起来很大,但这一赛道早已巨头林立。
其中视源股份旗下的“MAXHUB”与“希沃”分别以27.5%及47.5%的市场份额位居会议平板与教育平板的第一名。除此之外,鸿合科技,华为也是强有力的玩家。而用于政府指挥监控、企业视频会议的小间距 LED市场中,利亚德、洲明科技、强力位居前三,合计份额超过 50%,安防类企业海康和大华销售额也跻身前五,留给海信的空间并不多。云服务方面,海信云服务具体指OTT(机顶盒)业务,归聚好看统一运营,主要通过广告、会员、应用增值服务获取收入。
2020年及2021年,海信云业务分别实现收入9.8亿元、14.18亿元,增速较快。不过OTT的收入取决于用户使用时长,在电视开机率下滑的大背景下,这一增速能持续多久尚需观察。芯片业务方面,海信近期公告预将持股50.72%的股权的青岛信芯微分拆上市,后者采取Fabless经营模式,目前主要产品包括显示时序控制芯片和画质芯片等,应用于电视、显示器及商业显示、医疗显示等场景。过去两年,信芯微实现营收1.96亿元及3.95亿元,对海信营收的贡献微乎其微,且信芯微目前能否顺利上市还存在不确定性,据媒体报道2022年计划分拆上市的十多家公司中仅有两家通过。目前,信芯微与海信视像还存在明显的高管交叉任职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