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啤酒总销量大概3800到四千万吨,大体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它是一个15度角儿的增长,一直在增长,也就说中国啤酒在2013年之前是一直增长的。
这个增长,包括销量的增长、吨位的增长。在这个时间段,人们会讲的一句话叫做啤酒“贱”如水。在2013年之前,啤酒的总量是非常大,喝酒像喝水一样,价格也像水一样,比较便宜。
也正是因为这种野蛮的增长,导致了整个行业,它的战略重心就放在了如何提高产能、降低成本,导致整个的产品同质化比较明显,大家拼命的去生产一些拉格啤酒,我们现在经常讲的水啤。用拉格啤酒、水啤这种产品来去满足消费。它的特点就是价格比较便宜,但是,口味儿比较单一。
各个厂家的特点,因为降低成本时间久了之后,很多小厂就慢慢的被打倒或者被收购了。最后形成了今天的五大巨头,雪花、青啤、百威、燕京、嘉士伯。这五大巨头,占整个行业90%的份额。地方品牌已经基本出局了。
第二个阶段:2013年,出现了一个拐点,整个行业达到了5000多万吨的一个销量之后,就开始了连续八年的下滑。
这种下滑在开始的时候,尤其是在开始的前三年,很多企业认为是不可持续的。大家还沉浸在过去的节奏里边,幻想未来还会回到增长的轨迹上边去。但是没有想到,从2013年开始,整个行业进入了一个连续八年的下滑。
在这八年下滑的过程中,整个行业的战略方向发生了变化。规模的大门关闭了,但同时也诞生了另外的一个机会,这个机会就是进口啤酒。进口啤酒的萌芽是在2010年左右开始井喷式增长的。
进口啤酒和国产啤酒在产品上形成了很大的反差。进口啤酒五颜六色、千变万化。它的浓度比较高,口味比较重,颜色比较深,形成和国产啤酒的差异化对比。
在2010年左右出现了另外一个品类,这个品类叫做精酿啤酒。精酿啤酒和进口啤酒有相似点,又有不同。精酿啤酒起源于美国的一个概念。美国的富二代,在财务自由之后,为了追求一些变化,追求一些不同的生活方式,他们开始搞一些乌托邦生活,开始慢慢的去尝试自己酿,随心所欲的去酿酒。
在中国是2010年左右,有美国留学的一些人,在美国受到教育之后,慢慢的带到中国来了。开始还没有精酿啤酒这个说法,最后找到了这个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