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家电行业分析报告) “以旧换新” 国补政策无疑是这场剧目的关键 “导演”,它的出台,让市场竞争格局、消费生态以及厂商间的博弈,都如同被投入巨石的湖面,泛起层层持续性的涟漪。刚落幕的家电 “春节档” 消费盛宴,众多企业与商家便已切实体会到政策推力下,经营面临的挑战与变数。
“以旧换新” 国家补贴政策的不断扩围与强化,不仅提前预支了大量消费需求,对家电行业的品牌、零售及消费格局,更带来了一连串持续性的冲击,而 “两极分化” 则是这冲击最为直观的结果。“春江水暖鸭先知”,处于市场前沿的广大商家,对国补政策引发的冲击感触最为深切。一方面,主流消费者为享受国家补贴,纷纷将目光投向 1、2 能效的家电产品,致使产品经营走向分化;另一方面,出于追求 “性价比” 或 “实惠” 的考量,消费者更倾向于大品牌、大企业的性价比产品,这直接导致品牌企业在市场中的表现出现分化。
“大企业与大品牌” 在市场中的占有率逆势上扬,而那些仅靠低价却无优质产品、品牌知名度匮乏的家电企业,却陷入生存困境,市场份额下滑、空间被挤压,利润微薄甚至亏损,最终只能无奈陷入内卷乱战。主流消费群体的 “两极分化”,在家电市场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其中最显著的便是家电零售渠道的大变革。网点洗牌、秩序重构以及生意模式的转变,已让众多家电经销商深刻体会到国补政策下的生存无奈与竞争无助。
主要消费流量正加速向京东、天猫、苏宁易购、拼多多等平台型电商及其线下加盟店,以及区域性家电连锁卖场等网点汇聚。过去三年多,家电渠道的碎片化裂变催生了众多零售网点,包括个人微商、社群电商等。然而,国补政策实施后,家电零售份额迅速向 “全国性和地方性” 头部渠道商家集中,众多 “无背景、无依靠” 的经销商、窜货商及批发商,生意愈发冷清。即便获得国补资格,不少经销商仍觉生意远不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