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方面,交通低碳技术创新与交通低碳治理基础能力仍需进一步加强,公众对绿色生产消费理念与绿色出行的认知和接受程度也有待提升。对此,要坚持问题导向,抓住关键,稳妥施策。
完善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持续推进中长途货物的“公转铁”“公转水”,通过将公路货运转向更为绿色的铁路和水运,显著降低了运输过程中的能耗和碳排放。加大对铁路(铁路行业分析报告)和水路基础设施的投资,吸引更多货物转移到低碳运输方式。完善干线铁路集疏运体系,建设连接主要生产、消费区域的干线铁路,将集疏运体系与大型工矿企业、物流园区及港口的铁路专用线建设相结合,形成高效的“点对点”运输网络,有效提高货物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积极发展多式联运组织模式,将不同的运输方式有效衔接,降低单一运输方式带来的环境负担。推进交通物流与电子商务、制造业等产业深度融合,利用大数据和智能技术优化运输流程,不仅可以提高物流效率,还能改善整体产业链的绿色水平。
加强交通运输科技创新能力建设。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和税收优惠,支持新能源汽车、智慧交通系统等技术的开发应用。推动产学研结合,鼓励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开展针对性研究,促进低碳技术快速转化和应用。加大对绿色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充电站、氢能加注站等配套设施,保障低碳交通工具普及和使用。推动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实现供需对接网络化、生产调度智能化、服务供给电子化,高效提升运输组织服务效能,降低运输能耗。
引导公众使用绿色出行模式。通过政策激励,鼓励市民选购新能源汽车。完善公交服务质量、优化公交线网、加强公交专用道建设,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吸引更多市民选择公交出行。强化“轨道+公交+慢行”网络融合发展,因地制宜构建以城市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的公共交通出行体系,增强公众对于绿色消费与出行的接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