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年,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2.26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人民币行业分析报告)贷款增加17.05万亿元。截至2024年末,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08.34万亿元,同比增长8%,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52.53万亿元,同比增长7.2%。
在流动性合理充裕,货币信贷和融资总量合理增长的同时,我国信贷结构持续优化,进一步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资金支持。截至2024年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3.97万亿元,同比增长11.9%;“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4.26万亿元,同比增长13.0%;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2.93万亿元,同比增长14.6%。以上贷款增速均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
在利率方面,2024年我国社会融资成本下降,贷款利率保持在历史低位水平。12月份新发放企业贷款(本外币)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43%,比上年同期低约36个基点;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本外币)利率约为3.11%,比上年同期低约88个基点,均处于历史低位。
随着一揽子增量政策效果逐步显现,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保持稳固。近5年来,我国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持续较强,央行创设了一系列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从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看,5年来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广义货币(M2)和信贷等指标增速总体高于名义经济增速,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由5%以上降至3%左右,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