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点工作总体进展顺利,阶段目标基本实现。截至目前,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覆盖1.8亿人,累计260余万失能参保人享受待遇,基金支出超800亿元。 作为民生领域补短板的重要制度安排,长期护理保险被誉为社保“第六险”,在解决居民养老问题方面被寄予厚望。不过,从实践情况来看,长期护理保险仍然存在筹资渠道单一、城乡居民缴费意愿低、护理队伍参差不齐、监管难度大以及评估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业内外持续呼吁建立完善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在发布会上,樊卫东透露了当前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工作的进展。目前,国家医保局正在会同有关部门,以建立独立险种、制度覆盖全民、政策规范统一、契合我国国情为目标,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切实减轻失能人员护理服务费用负担,夯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制度基础。
国家医保局在强化制度顶层设计的同时,将建立健全17项核心政策和管理运行机制,确保制度全面覆盖、落地实施时,失能群众能够及时兑现待遇、享受服务。目前,已印发13项政策方案(方案行业分析报告)。同时,国家医保局还指导现有试点城市规范统一,缩小地区间制度差异,为下一步全面建制打下基础。 研究探索支持商业健康保险和社会力量参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机制,激发市场活力与社会创造力,鼓励研发和应用数字化、智能化长期护理服务产品等。
商业健康保险参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有着其独有的优势。一是助力完善经办管理。保险机构在经办长期护理保险的过程中,能够利用其专业经验和人才优势,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多个试点城市由保险机构参与长期护理保险的经办服务,形成了风险共担或受托管理等多种合作模式。比如,浙江省杭州市自2025年1月1日起在全市推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并明确在起步阶段就引入保险机构参与经办服务;江苏省南通市和苏州市也是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的城市,并且都引入了商业健康保险机构进行经办服务……这些城市通过招标等方式,选定符合条件的保险机构参与长期护理保险的经办管理,包括资金筹集、支付、服务提供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