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对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有利于通过个人养老金融投资和储备提高养老保障水平,促进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
养老金融是综合运用信贷、保险、债券(债券行业分析报告)、股权、理财等金融工具,满足社会成员的多样化养老需求,服务银发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金融活动总和,包括养老金管理、银发经济融资与风险管理、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及老年群体金融权益保障等。发展养老金融是促进中国特色金融和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良性循环的关键着力点,需加快建立完善养老金融体系,全力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
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目的,就是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具备条件的人员在年轻时进行养老储备,并通过市场化运营的方式实现积累资金的保值增值,在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职业年金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份积累,为老年生活再添一份保障。个人养老金的运营管理由三个阶段构成:一是缴费阶段,二是投资阶段,三是领取阶段。在缴费阶段,目前个人养老金缴费上限是每人每年12000元。
在投资阶段,参加人在符合规定的范围内自主决定个人养老金的投资计划,包括具体的投资产品、投资金额等。在领取阶段,可以按月、分次或一次性领取个人养老金。这三个阶段的税收安排采取“EET模式”,即缴费可从税前所得扣除,投资收益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领取时个人养老金单独按照3%的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从国际养老金发展实践看,养老金改革与税制改革、金融改革互联互通。自2024年12月15日起,个人养老金制度全面实施,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范围从先行城市(地区)同步扩大到全国。下一步,需落实落细税收优惠政策,充分发挥政策激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