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对京东的“不屑”,核心在于对后者大仓配体系的否定。京东以自建物流(物流行业分析报告)闻名,其“中心化”仓配网络通过大规模计划性调度实现高效次日达,但面对即时零售的碎片化需求,这一模式被质疑“笨重过时”。美团则以“去中心化”运力网络见长:依托700万骑手与算法调度,实现30分钟内“万物到家”。王莆中甚至嘲讽京东物流是“大而无当的仓配体系”,应被“扫进历史垃圾堆”。
美团闪购的战略野心不仅限于抢占线下零售的市场份额,更直指整个传统电商市场。核心逻辑在于,30分钟极速送达的体验更符合Z世代消费者的购物心智。Z世代(1995-2009年出生)占总人口不足20%,却贡献了40%的消费规模,且对配送速度的要求远超其他年龄段。美团闪购通过“闪电仓”网络(截至2024年超3万个)和实时调度算法,将配送半径压缩至3-5公里,实现“万物到家”的即时消费体验。
即时零售确实解决了应急需求,但在“多、好、省”三个维度尚未突破。比如其品类的局限,美团闪购以超市便利、生鲜、3C为主,SKU丰富度远不及传统电商;比如成本难题,30分钟配送需要高昂的运力成本,美团闪购2024年Q3日均单量1000万仍处盈亏平衡边缘,而京东外卖的百亿补贴更被质疑不可持续;再比如体验瓶颈,生鲜品类的标准化难题、家电配送的安装服务缺失,均制约用户体验升级等等,这些都说明目前“闪购”所代表的即时零售模式现在标榜“下一代购物方式”还为时过早。起码在当下,即时零售仍然是只是传统零售的补充,而非颠覆。
美团对“闪购”品牌的独占性命名,也暴露其构建行业话语权的野心。虽然“即时零售” 与 “闪购” 虽都指向快速消费模式,但语义上存在本质差异。“即时零售” 是宽泛的学术概念,强调零售服务的即时性,涵盖多种要素;“闪购” 则更口语化,聚焦消费体验中的 “极速” 特性,更易被大众理解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