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1月底,全国造船完工量5676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5.4%;承接新订单6398万载重吨,是上年同期新接订单的2.8倍;手持新船订单19936万载重吨,比2009年底手持订单上升5.9%。其中,1-9月的订单里,地方船企新订单量已经高达59%,超越了中船集团和中船重工。
此外,中国三大造船指标超越韩国,首次名列全球第一,打破了韩国造船业七年来三大指标位居世界第一的格局。这一系列数据,既突显了市场低潮时期船厂之间对订单争夺之激烈,也说明了我国造船业正处于稳步上升阶段,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国造船业仍存在着许多短板,不容忽视。
造船业稳步上升 地方船企崛起
中国船舶工业经济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包张静说:“近几年我国造船业产量、收入和利润都有大幅增长,也吸引了大量其它行业的资本流入。”
此外,据中国船舶市场工业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0年1-9月,中船集团、中船重工分别接新单1400万载重吨、671万载重吨,占比为28%和13%。地方造船公司共接新单3000万载重吨,占全部新订单的59%。其中江苏熔盛重工、江苏新世纪集团分别承接了389万载重吨、335万载重吨的船舶新订单。
2010年1-10月,地方公司占比较高的江苏省,就新接了1903万载重吨的船舶订单,同比增长374.6%,占世界份额的18%之高。
中国船舶工业市场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新龙在一份最新报告中分析道:“地方船厂抢单势头很迅猛,其承接的订单量和质量也在不断提升,而且一些地方公司也在加快建造附加值和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业务领域。”
一些地方船厂也在资本市场、金融系统撒网筹资。如熔盛重工近期就在港募资200亿港元,新世纪集团和扬子江造船等两家地方企业也拟通过资本市场募集几十亿元人民币。2010年1-10月,在浙江最大的造船和航运基地舟山,船舶行业非信贷融资额新增12.8亿元,为同期信贷新增额的6.25倍。
“十二五”成造船产业调整契机
2010年,中国三大造船指标超越韩国,首次名列全球第一,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造船大国。上海市造船工程学会常务理事缪国平表示,大国不代表强国,我国船舶从产品设计到制造技术水平仍相对落后,资源利用率偏低。
有业内人士表示,我国造船企业之所以能在国际上收获很大的订单量,更多的是依靠低成本优势。中国船企在研发、配套、创新等方面仍然有许多不足之处。由于市场需求旺盛,这些年我国造船能力的扩张是世界最快的,虽然国家在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已经就能力发展做出了限制,但企业扩能仍然并无节制。此外,除了造船能力总量过剩外,我国造船业还面临着严重的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忽视研发、船舶产品高度相同等问题。
摆在中国造船企业面前的是不得不加速转型的局面,必须利用低成本优势带来的市场空间,尽快提高技术水平,设计开发符合国际主流的船型,以提升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但我国造船业实现结构调整不会是一蹴而就的过程。
有专家认为,整个“十二五”期间可能都是船舶工业的结构调整期。即便“十二五”期间市场出现转机,结构调整也仍然是我国船舶工业发展的核心主题之一。
在结构调整依然面临较大不确定性的形势下,我国造船企业的当务之急是巩固和强化“十一五”期间形成的基础。“十一五”期间我国造船业“硬基础”打得相当牢固,但“软基础”严重不足。
“十二五”期间,我国船企借鉴日韩竞争对手的经验,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管理、基础数据、基础技术,做好每一项基础工作。强化基础不仅是当前应对危机的客观要求,也是“十二五”期间船舶工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更大发展的必由之路。(责任编辑:杨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