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觅开始探索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方案行业分析报告),要让扫地机器人在清洁的同时,也完成整理工作。但要将这明显“超纲”的想法落地为功能,并非易事。从2023年起至今,追觅机械手历经了三次方案重构。从纯遥控形式的螃蟹形态,到初具形态再到如今的方案,追觅机械手伸展距离可达30cm,实现了5个自由度,这可以理解为成人的“肩、肘、手腕、手指”四个关节,机械手模拟人体关节运动,可灵活流畅的完成屈伸、转动等动作,实现夹取直径约6cm、重量400g以内的物品,可以说追觅机械手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仿生。
机械手形态问题解决了,但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如果机械手要达到夹取近400g的重量,则需要电机组件实现6Nm扭矩,但现有技术,能达到6Nm扭矩的成品电机最少直径为26mm,而这就无法保证扫地机器人体积的轻薄感,且会影响扫地机的原本功能。其他友商面对此困境时,选择了最直接的牺牲原有滚刷、尘盒容量的解法,但一向追求极致的追觅却不甘如此。
追觅扫地机团队决定向外求不如向内求。在电机领域,追觅是有着强劲设计开发和生产制造能力的,经过不断设计、测试、重组,最终追觅自研出厚度仅为18mm的电机,这一开创性的电机厚度,也赋予了电机更多应用可能性。整体机身厚度和常规扫地机器人一致的产品。其机械手机舱仿照敞篷跑车篷顶设计,启动时优雅开启,回收时折叠隐藏,兼具了实用性和美观性。为进一步确保打开、收回程序运行顺畅,追觅在舱盖上安装了三个电机,使机械手伸缩自如。
机械手不仅可以完成抓取整理任务,更可以实现清洁的精细化和全面性。面对家庭中如橱柜之间、马桶和墙面之间等这些狭小缝隙,即使再“瘦”的扫地机器人也难以进入。因此,追觅为机械手搭配了单独配件仓,在遇到比机身狭窄的场景时,会根据场景和脏污需求,自行导航去配件仓,完成对适配清洁工具的拿取和安装后,返回原本位置,对狭窄缝隙进行清洁。
一个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往往也会伴随着进入瓶颈期的隐忧。但发展的瓶颈其实是想象的瓶颈,如今的扫地机器人已进入下半场时代,可大多数厂商依旧会习惯性的将扫地机器人的功能局限在地面清洁范畴,但这其实只展示了产品名字的前半句,对“机器人”的定义并未给出理想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