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式”竞争通常表现为片面追求低价格的过度同质化竞争。近年来,电商行业的一大关键词就是“低价”,从“全网最低价”“仅退款”到“自动跟价”“全网比价”……虽然说价格竞争作为一种商业策略无可厚非,但如果将“低价”策略作为吸引消费者的唯一手段,甚至利用平台规则和算法刻意引导需求和供给,导致过度低价竞争,也会对整个互联网(互联网行业分析报告)电商行业的参与者产生负面影响。
有平台商家卖的内衣套装价格超低,还宣称100%纯棉,真正去检测含棉量只有个位数,但这就会影响不知情的消费者认为纯棉就是这个价”“商家都是逐利的,我们不能做亏本生意,平台的过度低价竞争肯定会降低产品质量”“当你刚上新了一个产品,没几天平台上就有其他商家低价开卖,我们能怎么办,都忙着低价竞争,谁还愿意去搞研发、搞创新”……说起过度低价竞争,一众平台商家吐槽连连。
回顾消费者最初选择使用电商平台的初衷,是因为减少了中间商环节,让消费者能以更低的价格、更便捷的方式买到和线下同样品质的商品。同时,因为成本降低、渠道拓展、效率提升,实体商家也能通过电商平台实现盈利。这也是电商最初能够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但过度低价竞争,显然与电商行业要让多方共赢、崇尚产品品质与用户体验的正向发展越走越远。
随着电商行业流量红利的见顶,近年来众多平台都在采取低价策略,争夺市场份额。“虽说低价不一定等于低质,平台商家靠低价引流主推商品的销售、清库存甩卖以及加以相关补贴都可以让消费者以更低的价格买到物美价优的产品。”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低价策略不断发酵则可能形成“低价内卷”,即企业通过不断降低价格来获取市场份额,而这种降价往往是以牺牲产品质量、服务或企业利润为代价的。这样的市场竞争,也可能致使各方利润空间不断缩小。
这种‘内卷’不属于良性竞争。低价‘内卷’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商家为了控制成本,商品质量或者服务质量势必会大打折扣,恶性竞争会相继出现,侵犯消费者权益的事件也会增多。低价从来就不是目的而只是手段,真正的目的是如何吸引更多的流量并将其转化为更多的销量,即流量变现。在低价、流量和销量组成的复杂系统里,“唯低价”“博流量”并非商家长期的生存法则。这些偏离本质目标的行为会对电商平台生态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比如,在持续的价格战中,平台可能不得不牺牲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和研发投入,导致影响力和生态受损,也将在持续“内卷”的过程中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