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网络最热的词就是“给力”,农业也有一个热词就是“农田水利”。带热了“水利”概念,带火了“水”字辈产品,例如,水溶性肥料和灌溉肥等等。
今年,农田水利问题被提升到“一号文件”的高度,预示着水资源的稀缺,使城市用水负担转移到农田节水方面。随着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水肥一体化”工作的不断推进,水溶性肥料、灌溉肥企业研发投入积极性日益高涨,行业管理、扶持政策的出台也进入“倒计时”。这也预示着水溶性肥料、灌溉肥的提升空间和发展潜力十分巨大。
“新型肥料有两个价值体现,第一是保护环境,另一方面就是降低能源浪费,我们公司建在南京高淳,就是倡导追求自然环境的平衡。新型肥料涵盖的面比较广,但是,水溶性肥料只是一个支流,市场份额很小,对我国旱地作物的贡献只有3成。此外,我们这个行业人才匮乏,企业没有专业人才,推广起来很难。在培养人才方面,应当从大学生阶段抓起。我们公司从大学的一、二年级就介入进去,包括一些课程的开设,到大学生实习、参加工作形成一个培训系统。简单地说,我们这个行业要靠政府企业、专家媒体共同的努力,才会欣欣向荣。”朱小敏分析指出。
段继贤表示,“这是非常沉痛的事,灌溉施肥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要从源头做起。首先是设备合理,其次是水质合格,尤其是选用肥料恰当。目前我国还没有灌溉肥料标准,没有指导农民怎样使用肥料和灌溉设施的体系。此外,作为灌溉施肥,行业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现在我们套用大量元素水溶性标准,最大的弊端是水不溶物大于5%。总之,我们需要从一个系统工程的层面来考虑。基于以上多方面的原因,“芭田”的灌溉肥采用“三位一体”的模式,对工艺进行改造,生产适用于滴灌或喷灌的肥料,并按照不同设施,规定相关的肥料标准。我们的方法是根据作物、土壤、设施而定制的非常完整的推广方法。此外,芭田公司没有独创的设施,只是利用现有设施、结合当地的实际,系统地配置起来,让农民选购使用。通过“芭田”的实践证明,这三个方面的结合,是非常可行的。”
丁浩也表示,水溶性肥料新型肥料是水溶肥料有机肥、复合肥控释肥的结合体。因为复合肥有强势的地方,就是含量足是最大的优势,而有机肥的主攻方向则是环保。作为水溶肥,主要体现出速溶、速效无残留方面。生物肥就是固氮解磷解钾,这是它的优势。未来肥料最终走向集这几大新型肥料特征优势的集合体,需要什么补什么,是将来发展的方向,是必然趋势,它随着农业发展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而衍生,最适用于农业及农民的一种必然性的肥料。当然,这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是国家集中扭转的必然产物,也是节本增效的任务。从节本增效方面来看,这种肥料的推广特别难,老百姓认为太小,还需要咱们引导,这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将来的发展方向将是一个大趋势,体现环保、绿色。
王林宝则认为,水溶性肥料有几个特点,一个是复合肥料的一个补充,但不能完全代替。第二,它比配方施肥更有意义。我觉得,水溶肥很好,可以做成30个磷、30个钾,总养分达到60个百分点。由于常年的耕作,土壤的微量元素缺乏,水溶性肥料是很好的补充。作为产业终端,比如说硼、铜,检测有一些难度,所以只能做高端大品牌或者国外品牌。还有重金属问题,这都是非常严重的问题。水溶肥需要一个良好的综合社会环境做支撑,但是一些条件限制了高端水溶性肥料发展。有实力的企业和真正想做大、做强的企业,应该在设施农业方面联合相关企业一块做,水溶性肥料才会真正发展。
刘刚表示,“对于《水溶性肥料管理标准》,我们先进行行业标准申报。去年上报工信部,并进入公示阶段,如果大家没有疑问,将进入立项阶段,形成讨论稿、征求意见稿,最后形成报批稿。这个标准可能跟以往的标准有所不同,主要针对高端水溶性肥料要求。比如,用于滴灌的肥料水溶性较高,5‰以下。当然还有pH值、养分浓度、重金属、水质的因素,甚至包括腐植酸或者有机物的水溶性肥料,这些都要经过大家论证考虑。”
“另外,我们不想搞强制性标准,而是推荐性的。因为针对高端肥料,生产企业或面对的客户,在这个层次上可能用一些指标不太合适,唯一强制的是重金属安全指标。同时,我们制订标准还要考虑国际化的发展,想把这个标准跟国际接轨,再逐步制订国家标准。我想,任何一个标准,肯定是滞后于产业发展的,这是标准的特点。”刘刚说。(责任编辑:杨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