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产业的崛起并非一帆风顺。甘肃新能源(能源行业分析报告)产业所经历的,不仅为“双碳”机遇下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风光资源富集地区探索出一条因地制宜开发利用新能源的路径。甘肃的探索实践证明,高质量开发利用新能源,必须兼顾规模和效益。缺少装机规模支撑的新能源产业,难以充分释放“双碳”机遇下的资源开发红利;没有效益导向的资源开发,也不会形成健康可持续的产业规模。
做大产业规模的“基本盘”。甘肃新能源产业开发起步于风光,成就于风光,但不会止步于风光。随着开发模式的成熟与产业布局的优化,甘肃新能源装机规模持续迈上新台阶,不仅风电、光伏成为全省第一、第二大电源,光热、储能、氢能等新能源开发也破茧而出。
做实能源外送的“关键点”。西部地区新能源富集,但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清洁电力就地消纳能力不足。因此,甘肃乃至西部地区新能源健康发展的一个关键点,就是优化外送通道。目前,甘肃正按照“用好第一条、建成第二条、建设三四条”的思路,全力推动陇电入鲁、陇电入浙、陇电入川等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建设。今后几年,随着这些通道的建成投运,必将为甘肃新能源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做强聚链成群的“大文章”。15年前,伴随着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在甘肃酒泉开工建设,当地陆续聚集起一批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近年来加速成长为支柱产业,并呈现集群化发展良好态势。“十四五”以来,随着“沙戈荒”大基地建设与光热、氢能、储能、智慧电网等多元化新能源开发利用,甘肃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将面临更多、更大的产业机遇。
从当前发展态势看,无论是“双碳”机遇大环境,还是已形成的产业生态小气候,甘肃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正逢其时、大有可为,正在“追风逐日”的赛道上加速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