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省射阳县的沿海滩涂,今年将再次种植由该省农业(农业行业分析报告)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培育的“盐稻”等耐盐水稻品种,曾经的晒盐场有望成为新的良田。中国不仅研发了耐盐碱水稻、小麦、大豆以及高粱等粮食作物品种,同时还有耐盐碱油菜、棉花,以及耐盐碱羊草等饲草。
盐分大、植被稀、分布广,重度盐碱地一直是中国土地治理中最难啃的“硬骨头”。10多年来,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学专家李玉义和研究队伍一起,采土样、做检测,甚至尝盐碱,足迹遍布内蒙古、山东、黑龙江等地。他们通过“地下铺设秸秆、地表覆盖地膜”等,将盐碱地转化为可耕种农田。
由于长期排水不畅,东北松嫩平原西部形成了大片盐碱化土地,是世界三大苏打盐碱土集中分布区之一。在吉林省白城和松原等地,人们采用“旱地改水田”的方式,淡化土地表层、改良土壤结构,成功治理了苏打盐碱地,一些区域从不毛之地逐渐变成产粮新“主力”。
一些在盐碱地生长的作物,因蛋白质等含量更高,制成的食物风味独特、香味浓郁。然而,盐碱地的盐碱成分高,是绝大多数植物的“禁区”。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全球有8.33亿公顷土地受盐碱化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