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广泛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卫星遥感、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积极开展风险减量服务,为台风防灾减损增添了不少底气。平安产险根据自主搭建的自然灾害预警平台“鹰眼系统”,利用数据模拟、台风定位、灾害诊断等技术,预判台风路径、受灾地区降水量分布情况,提前向受灾地区投入物资、资金,支持农户开展作物抢收、疏通沟渠等抗台风动作。
“‘鹰眼系统’构建了自然灾害地图,覆盖暴雨、台风、雪灾、干旱等10余种自然灾害模型,打造了灾害预警、风险筛选等重要功能。”“鹰眼系统”累计发出预警台风、暴雨、洪水等灾害预警信息超93亿次,覆盖6210万个人及企业客户,有效帮助企业和个人提升防灾减灾应急能力。
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产品、洪涝巨灾模型、台风巨灾模型、台风实时损失评估系统……2024年,中再巨灾管理公司自主研发的巨灾模型持续迭代升级。“中国再保不仅为行业提供了深度契合中国国情的创新巨灾产品与服务,而且打破了国内保险业巨灾模型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中国再保正加速地震、台风和洪涝巨灾模型在数十家保险公司和政府机构的应用创新和市场拓展,服务巨灾保险保障体系建设。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与应用场景的拓宽,中国再保将继续推动巨灾保险科技的创新与应用,发挥好保险、再保险在防灾减灾救灾中的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保险业的数字化转型不仅提高了风险管理水平,还提升了销售(销售行业分析报告)服务水平及经营管理效率。平安产险联合平安科技打造“数智化理赔新模式”,其中“理赔数字员工”日均服务客户量达2.8万人次,服务时效提升27%,大灾智能调度平台可大幅优化救灾人员、物资、车辆调度。
平安人寿服务运营线上化水平达99%以上,投保及服务自动化水平超过90%,“AskBob”智能工作助理每月可精准解答超1300万次咨询。保险的数据生产将对传统保险业经营管理的绩效作出重要贡献。因此,金融机构要以数据要素为核心,积极推动金融业务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大数智科技的研发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