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关统计,2011年1季度,浙江省进口乳制品4.2万吨,比去年同期(下同)增加30.6%;价值1.3亿美元,增长45.3%;进口平均价格为每吨2962美元,上涨11.2%。
一、今年1季度浙江省乳制品进口的主要特点
(一)3月份当月进口量创历史新高。
自2010年10月以来,浙江省乳制品进口量已连续6个月保持环比上涨势头,在今年3月份更是达到创历史新高的1.6万吨,同比增加49.1%,环比增加19.8%。此外,浙江省乳制品进口均价也已连续两个月环比上涨,其中3月份进口均价为每吨3398美元,同比上涨11.8%,环比上涨10.8%。
(二)几乎全部为一般贸易方式进口。
今年1季度,浙江省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乳制品4.2万吨,增加30.6%,占同期全省乳制品进口总量的近100%。
(三)私营企业进口占主导地位,且增长迅猛。
今年1季度,浙江省私营企业进口乳制品3.4万吨,猛增9.6倍,占同期全省乳制品进口总量的82.1%。同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口3579吨,减少85%,占同期浙江省乳制品进口总量的8.6%;国有企业进口3885吨,减少18.4%,占同期浙江省乳制品进口总量的9.3%。
(四)新西兰为最大进口来源地,自欧盟进口成倍增加。
今年1季度,浙江省自新西兰进口乳制品3万吨,增加22.8%,占同期全省乳制品进口总量的71.4%。同期,自欧盟进口6473吨,增加1.1倍,占15.5%;此外,自美国进口3832吨,减少7.6%,占9.2%。
(五)奶粉进口量逾7成,进口均价持续上涨。
今年1季度,浙江省进口奶粉3万吨,增加23.8%,占同期浙江省乳制品进口总量的73.1%,进口均价为每吨3496美元,上涨13.4%。此外,进口乳清1.1万吨,增加55.3%,占25.5%;进口黄油179吨,增加8.33%。
二、今年1季度浙江省乳制品进口量价齐升的主要原因
(一)国内频发的乳制品安全事件导致信任危机,消费者对洋奶粉依赖性不断提高。
2010年底曝光的“皮革奶”风波事件,以及2010年1月在陕西、上海、山东发现三聚氰胺问题奶粉回流,7月甘肃、青海和吉林再现三聚氰胺超标乳制品事件,11月中旬湖南远山乳业玉米奶中三聚氰胺再次严重超标,不断的负面新闻导致国内消费者对国产乳品信心难以恢复,因此选择进口奶粉的消费者增长。新春期间,国内游客在港澳抢购洋奶粉甚至引发当地奶粉出现断货。为应对信任危机,规避因奶源质量问题而导致成品奶粉不符合质检标准,国内生产企业转向采用进口奶粉作为原材料,以适应国内消费需求,从而导致对进口乳制品的需求居高不下。
(二)“中新”自贸协定项下优惠税率刺激企业加快进口步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西兰政府自有贸易协定》,中国对原产于新西兰的11个税号的农产品实施特殊保障措施管理。对当年进口量超过特保措施触发标准后进口的相关乳制品不再适用更加优惠的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协定税率,而只能享受最惠国税率。2011年乳制品的最惠国税率与2010年相同,如:奶粉10%、乳清6%、黄油10%;而2011年“中新”自贸协定下的优惠税率则在2010年的基础上有所下调,如:奶粉由7.5%降至6.7%,乳清由2.4%降至1.2%,黄油由7%降至5.8%。优惠的税收政策刺激国内企业在触发特保措施前加快从新西兰进口乳制品的步伐,导致1季度乳制品进口大幅增长。
目前原产于新西兰的脂肪含量大于1%未浓缩的乳及奶油(税则号列(04012000、04013000)、固状和浓缩非固状乳及奶油(税则号列04021000、04022100、04022900和04029100)的进口数量均已超过今年的特保措施触发标准。
(三)乳清及其制品的高营养价值得到广泛认可。
在传统的认识中,乳清只是牛奶生产奶酪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一般用来作为饲料添加物。随着近年来科技的发展,乳清的高营养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乳清蛋白的氨基酸成分接近母乳,易吸收增免疫,对婴儿生长特别适合;同时,乳清蛋白对人体运动肌肉的代谢生长以及改善睡眠都非常有益。这些优点使得乳清被广泛应用到成品乳品添加原料中,大大提高了乳制品的质量,从而刺激了国内乳制品企业大量从荷兰、爱尔兰、法国等欧洲国家进口高品质乳清。
(责任编辑: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