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热线:400-650-6508

中国石油人决战“低渗透”天然气

2011年04月12日    http://www.baogaoku.com   【字体:    

低渗透气藏是我国石油人的习惯说法,在国外被称为致密气藏,一般指地下渗透率、孔隙度、含气饱和度非常低,含水饱和度比较高的砂岩层中的天然气藏。按照中国石油专家提出的低渗透气藏分类标准,苏里格气田大多为低渗透气藏,其中相当大的部分为特低渗透区块和致密区块。如果按美国20世纪80年代对致密砂岩气层的分类评判,苏里格气田则属于无法开采的气田。

或许,只有经历了“苏里格之战”的中国石油人,才能真正领悟失落与喜悦之间的距离有多大,才知道向“低渗透”要气有多么困难,才懂得什么叫屡败屡战,不屈不挠。

2000年8月,苏里格地区苏6井获得日产120万m3的高产工业气流。在勘探阶段,苏里格气田10口探井试气,平均日产无阻流量达到50万m3。当时,人们都乐观地认为苏里格气田将是一个优质高产气田。

但在接下来的动态评价过程中,试验结果却非常令人失望。苏里格气田出现延续流量下降快、气井油套压下降快的现象,并在关井一段时间后,压力很难恢复到原始地层压力。难道苏里格是一个单井控制储量小、连通性差、非均性强的气田?石油人的情绪,刹那间从高峰跌落谷底。

开发人员决定通过水平井连通多个砂体,提高单井产量,但是没有获得成功。于是,开发人员又寄希望于通过大规模压裂来连通含气砂体以提高单井产量,结果仍没能实现预期目标。到2003年,开发人员又在试验区部署了12口加密解剖井,同时开展地震攻关、二氧化碳压裂、小井眼钻井、欠平衡钻井等一系列新工艺和新技术,结果再次“战败”,产量仍无突破。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战败”并不等于失败。从一次次“战败”的经验教训中,中国石油人逐渐认识了苏里格气田的巨大储量,也认识了苏里格气田“低压、低渗、低丰度”的特质,积累了宝贵的开发经验。

2005年,中国石油人再战苏里格,开展了废旧油管浅埋、井下节流、井间串接、钻井提速和高精度二维地震等一系列重大试验,并形成了对付苏里格“低渗透”的新战略和新技术,多次战败后第一次告捷。

随后,长庆油田根据当时的技术力量和气田的建设进程,提出了更符合苏里格气田开发的“新四化”——建设标准化、管理数字化、技术集成化、服务市场化的建设目标和开发方略。

在新战略的指引下,开发人员依靠新技术,逐步攻克了开发初期小规模压裂与大规模压裂效果一样、二维地震与三维地震效果一样、直井与水平井效果一样等一系列技术难题。井位优选技术不再选择砂体而是选择有效储层,钻井技术发展到PDC钻头快速钻井,储层改造实行分压合采,井下节流从传统的防治水合物发展到地面简化等12项开发配套技术攻克了开发难题,降低了开发成本,苏里格的I+II类井从评价初期的1/2提高到4/5。“低渗透”的“封锁”终于被突破。2007年,苏里格气田产量增加到18亿立方米,“低渗透”已经不再是油气战场上的“铜墙铁壁”。

在苏里格,中国石油人针对“低渗透”打了一场漂亮的攻坚战。现在,苏里格已经成为我国陆上最大的产气区之一。但这只是一场局部“战争”,我国的“低渗透”战斗还在继续。

除鄂尔多斯盆地外,我国渤海湾盆地、四川盆地、松辽盆地、吐哈盆地、准噶尔盆地等天然气田均为“低渗透”砂岩气藏分布的盆地。然而,它们与苏里格又不完全相同,“苏里格上产之战”的经验并不能复制过来直接使用。要成功开发每一个低渗透气田,石油人只能在实践中不断积累、不断摸索,以打持久战的心态与 “低渗透”对决。

尽管困难重重,中国石油人还是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在鄂尔多斯盆地的榆林、四川盆地的八角场、长北气田,东濮凹陷的白庙、李屯,不断战胜“低渗透”,不断完善低渗透砂岩岩性气藏开发技术,气田产量不断攀升。

目前,我国的天然气总资源探明率只有15个百分点左右,产能提高主要依靠储层压裂增产技术。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判断:与低渗透气藏的战斗才刚刚天始。

我国的天然气蕴藏量十分丰富,资源总量位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五,探明的天然气可采资源总量达到14万亿m3~22万m3。但是,资源评价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陆上待发现的天然气资源中,超过一半的资源存在于低渗透和致密储层中,特别是近几年新增探明油气储量中,低渗透油气更是达到80成,而当前我国新建产能气藏中,85%为超深、低渗透、超高压等类型的气藏。 (责任编辑:杨莹莹)

网站导航
第一步 联系千讯报告库
第二步 双方签订服务合同
第三步 按照合同约定付款
第四步 交付报告
第五步 售后服务(一年)
全国统一热线:400-650-6508
       010-58672576 / 81
联系人:朱经理 韩小姐 刘小姐
邮  箱:qx@qx365.com